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社情民意信息选登201405-关于社区管理改革的建议

社情民意信息选登201405-关于社区管理改革的建议

来源:本站首发|时间:2014-05-09

我国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一直沿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模式,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而现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角色却严重错位。街道办事处本是城市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现在有事就安排给居委会,“衙门化”严重。居委会本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却已成为街道办事处下的行政性办事机构,行政性事务繁重,自治功能严重弱化。

社区行政性事务繁重,体现出“五个多”:一是牌子多,有的社区悬挂的与政府职能部门相对应的标牌大大小小有40块之多,一些社区每年承担的行政性事务达200多项。二是考核多,每年要面对党委办、政府办、纪委等部门组织的社区党建、综合治理、社区教育、社区廉政建设等20余项考核。三是报表多,几乎每项工作都需要建立单独台帐,报送大量报表,归档整理资料,有的社区2013年报表数量超过1500份,平均每个工作日都要填报6份。四是检查多,每年要面对社会综合治理、民生档案、社区卫生等20余项检查,个别社区全年迎检任务达到110次,几乎每2个工作日一次。五是活动多,各种会议和活动都要求参加并举办相应的活动,使社区疲于应付。在如此窘境下,社区俨然成了集党委、居委会、工作站、妇联、工会、团支部等诸多职能于一身的“万能政府”,社区工作人员成了日理万机的“小巷总理”。

过重的行政性事务负担,必然影响到社区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服务内容提供不足。社区服务以“对上”的行政性服务为主,“对下”的服务,如:群众亟需的幼托、保健、娱乐、养老和公共文化等社会性、公益性、福利性的服务内容提供不足。

二是服务工作人手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一肩数职,需要负责多个方面的工作。上级部门还经常抽调占用工作人员,有的社区45人被长期抽调,有的抽调时间超过3年。另外,社区工作人员无正式编制、无住房公积金、需自缴部分五险,甚至算不上一份正规职业,这必然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三是服务满意指数不高。调查发现,超过60%的居民对社区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水平表示“不满意”或“极不满意”,有的甚至认为社区是管理居民的一级“衙门”。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还在于行政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任务层层下达,限时完成,严加考核,“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政府及其部门将原本自身该做的事情分摊给社区。因此,要真正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就必须从给基层“减负”做起,从“依法”做起。为此,建议:

一是推动基层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市—区—社区”三级管理中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取消街道办事处,将社区工作站建立成“新型社区”,把社区承担行政职能全部“剥离”给新型社区。彻底与居委会实行“居政分离”,让居委会回归自治,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变成两套班子两块牌子。“新型社区”承担包括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承担了民政、计生、卫生等公共事务性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由区级有关职能部门派出人员直接为群众服务。

二是切实为社区减负。严格规范政府各部门把行政任务下沉社区的行为,制定工作任务进社区的准入制度,大规模精简考核项目、会议文件、报表材料,减少临时性会议和突击性检查;对不属于社区但社区完成起来有优势、需要社区协助的行政事务,根据“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解决,明确社区协助的范围和权限;研究建立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通过服务外包、项目管理等方式委托社区承担。

三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适时调整社区设置和布点,增加社区便民设施,加强社区服务队伍,设立数字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增强社区托幼、助残、保健、养老以及代办和公共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支持能力。

作者:

责任编辑:钟冬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