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提案选登2015014-关于在城镇近郊抛荒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建议

提案选登2015014-关于在城镇近郊抛荒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建议

来源:市委会|时间:2015-03-27

随着我市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地区特别是城镇近郊地区的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在城镇近郊农村出现了大片的抛荒地。这些抛荒地多是多年耕作的熟地,产品产出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保证,而且地理位置具有优势,加之成片流转的可能性较高,具有较高的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价值。

但从目前部分近郊农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情况来看,在城镇近郊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抛荒地特色高效农业还受得以下因素的制约:

一、政策整体带动性不强,效果较差。一是现有政策对近郊农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整体带动性不足,得到政策扶持的地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搞得较好;没得到政策照顾的地方,农业仍然是老样子,止步不前。二是有的区县为减少发生农村矛盾,尽可能满足更多对象的需求,过于注重政策覆盖面宽度,针对性不强,成了“撒面面药”,实际扶持效果不好,特色高效农业没有发展起来,农民得到的实惠少。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是道路系统不完善,尽管城乡之间有道路连接,但农村之间和生产道路系统不完善。很多地方连泥结石路或土路都没有,农产品无法直接由“地头到城头”,前端运输(从地头到车辆)靠人力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二是水电设施老化、布局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

三、土地分散,不利于基地建设和规模化生产。抛荒土地良莠不齐,四处分散,给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造成较大困难。

四、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比例亟需调整。一是财政的投入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支持不够。有的区县负担较重,无法实现对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投入。二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尚未完善。在当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资金分配时仍以工业和城市建设比重较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相对短缺。

五、农业产业化、商品化意识不高。一是农商对接引导不够。农产品有的是直接由商贩收购,有的是由农户自行运到市场卖,因滞销等市场不可预期行为带来的风险较大。二是对品牌化战略不够重视。没有特色、不成品牌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价格也提不起来。

六、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可靠性差,相对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成本负担和风险。在虫害、旱涝、严寒、疫情、污染等情况出现时易导致蔬果、牲口减产、死亡等风险,对农民和企业的影响巨大。

为此,建议:

一、优化近郊农村特色高效农业扶持政策,以产业规模、产品特色及技术实力、团队背景等评估标准为依据,集中安排农业项目资金优先扶持典型镇乡发展,防止“撒面面药”。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扩大公路网络覆盖面,方便产品的输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以可通行一定大小运输车辆的泥结石或土路为标准完善道路系统,实现生产基地道路全覆盖;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对道路进行硬化。二是加大电力供应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大力推广和引进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业。

三、加大抛荒地土地流转力度,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近效农村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对于找不到业主的,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以土地、资金、劳力、技术分成投资,合作建设特色基地。

四、加大财政预算内的特色高效农业支出,从政策上加大对特色高效农业的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减少农民支出,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和负担。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强指导,促进近郊农村地区抛荒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一是以镇为单位,加强统计、分析和咨询,找准特色,避免产能过剩;二是引导镇乡政府、基地、企业重视宣传、销售环节,确保产品产得出,卖得掉。

六、做好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措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完善农业相关法规,建立农业产业化风险基金,用于对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新产品开发进行风险补偿。提高农业防灾抗害能力,农业自然灾害及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做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同享。

作者:

责任编辑:郑常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