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之十四:袁金英、侯东德——让“失独”家庭拥有更多温情
在我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 开外,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只生养了一个孩子,然后疾病或意外事件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失去再生育能力的他们,养儿防老已经成为不可能,他们只能独自承担养老的压力和精神的空虚。
这些“失独”家庭的中老年人群的境况,让妇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袁金英倍感心痛。给“失独”家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安度晚年,是她在今年市政协全会期间,特别想跟其他委员们探讨的问题,为此,她提交了题为《加强失独家庭关怀的建议》的提案。
无独有偶,“失独”家庭的境遇同样引起了许多委员的注意。来自民盟的刘文贤委员、教育界别的侯东德委员等也提交了相似的提案。
“我市是‘失独’群体较多的省市之一。”在调研中,刘文贤委员得知,截至2012 年9 月,我市共有失独者19688 人,比2011 年增加2491 人,增长率近15%。“这个增幅可不容小觑。”
“这一群体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贡献,他们目前的困境也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据袁金英介绍,在这些“失独”群体中,70%—8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在长期的调查和与他们的接触中,袁金英发现,丧子之痛对于“失独”家庭来说是终生难以愈合的,个别人甚至根本拒绝与人接触,从不参加社会活动,也拒绝领取国家扶助金。”这些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势必陷入困境。心理上的孤独感与经济上的困难叠加在一起,他们的晚年生活应该得到更多关注。”袁金英颇为忧心。
“政府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疏导,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化解悲痛,走进生活的阳光。”袁金英希望政府能针对这一群体,本着重视关心、理解疏导的方法,引导合情、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的策略,努力做好心理稳定疏导和关爱救助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安排他们适当参加正常家庭的活动,体验和子女共同生活的乐趣,可以帮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袁金英建议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失独”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走出阴影,重新融入社会。
对于经济较为困难的“失独”家庭,侯东德则建议建立“失独”老人信息档案,加强管理,督促单位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并建立“失独”家庭专项补助金项目,给“失独”家庭提供经济上和物质上的保障。
伴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养老、疾病、丧葬等问题也是“失独”家庭必须要面对的。如何解除这部分人群的后顾之忧,委员们也有所思考。
“在国家统筹解决养老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作者:责任编辑: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