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社情民意信息选登201617-勿让外语教学短板影响中国文化的国际自信

社情民意信息选登201617-勿让外语教学短板影响中国文化的国际自信

来源:本站首发|时间:2016-12-09

民进重庆市永川区区委委员、重庆文理学院副教授、现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学者冯利朋,民进会员、重庆市永川区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高级经济师秦继伟反映:

我国在各阶段的外语教学中长期忽视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多数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没有掌握用外语向世界表达、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的能力,这种文化失语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自信”印象的形成,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表现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我国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尚难担当中国文化代言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同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但遗憾的是,中国人中即便是留学生这样高级阶段的外语学习者,也很难用外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和内涵。以笔者所在的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为例,同样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当大家在一起用英语闲聊自己国家的文化时,中国留学生要么哑口无言,要么只能列举几个肤浅的、外国人听说过的文化现象,无法像其他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那样,交流中能涉及到祖国的文学、历史甚至哲学话题。

二是语言障碍已经影响中国对外树立文化自信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应该说,诸如“中国文化周”之类的官方对外文化宣传已经走上正轨,而在民间层面的对外交流中将中国文化传播好,更是每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国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不会用外语表达诸如中国结、四大菜系这样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不用说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代表”这样含义深刻的政经词汇了。反过来,在与我们交流的外国人心里,就会产生中国人缺乏文化自信的错误印象。

三是教学上的短板为我国外语学习者设置了交流障碍。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交流障碍,主要是我们从未系统学习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外语知识,而根源在于我国的外语教学体系出了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我们的外语教学是“单方向”的,只强调中国学生要学习外国的语言和文化,忽视了用掌握的外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编写教材、课堂教学乃至考试等环节所选用的语言素材几乎全部选自国外的文字材料。比如,在我国的四六级和研究生英语考试试卷上,尤其对于中国人最擅长的阅读理解题型,其考试素材几乎都是摘取自英美的知名报刊杂志。文字上是保持了“原汁原味”,但却让学生忽略了外文材料的意识形态承载功能,在阅读和答题过程中“被迫”对其文章观点“全盘接收”,否则你就很可能答错题。在一些外语阅读量大的学生身上,甚至出现对国外信息的关心程度远远强于国内信息的情况,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为此,建议:

一,在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要素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要从学生开始接触外语的初级阶段就抓起,让学生在母语、外语这两种语言能力同步提高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掌握、理解、传播能力。

二,组织编写高质量的相关教材。为避免中国文化外语教学的随意性,需要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编写高质量的中国文化外文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要素,语言质量要有中文、外文方面的权威专家把关。对于外语相关专业的学生,建议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增设中国文化课程;而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建议在现有外语教学内容中增加相应章节,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选修课性质的中国文化双语课程。

三,考试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也不都是负面的,比如在中考和高考中增加听力测试后,我国学生“聋子外语”的状况就大有改观。建议在各级各类外语考试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的测试,以此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让中国学生今后能在外国人面前流利介绍和推广中国文化。

四,加大力度培养优秀外语师资。要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客观上要求授课教师不但要熟悉中外文化,而且要中外文语言能力都很强。建议在现有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中加入相关的师资培训计划。对于那些已经离开校园的外语爱好者,建议国家组织专家编写相关的教材或小册子,充分发挥社区大学、市民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将这块短板补齐。

作者:

责任编辑:郑常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