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提案选登2015015-关于加强我市医疗计量器具检定工作的建议

提案选登2015015-关于加强我市医疗计量器具检定工作的建议

来源:市委会|时间:2015-03-27

医疗计量器具是重要的医疗设备之一,如血压计、人体秤、压力表、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在医疗诊断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只有精确的医疗计量检测,才能准确诊断病情,实现对症下药,保证医疗质量。

当前我市医疗器具还存在法定检定率不高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在抽查的主城区27家街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4项法定检查项目中,未依法检定的有134种器具,占应检定器具数量的11.32%。特别是区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医疗计量器具为患者进行诊断的问题较突出。

医疗计量器具检定率低,可能导致4种恶果:

1.可能导致误诊,直接危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2.加剧医患矛盾,导致不稳定因素存在。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的医疗事故纠纷中,有40%来自于医疗计量器具的失准失误。

3.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群众心目中的信誉下降,进而效益进一步下滑,陷入更大的恶性循环;

4.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信誉下降,可能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并增加患者负担。 

导致医疗计量器具检定率低的原因:

1.医疗计量检定收费较高。国家计量器具检定实行使用单位申报制,是有偿服务。在44项强制性医疗计量器具检定项目中,平均价格在400元以上,其中有6项超过1000元。这对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较困难的机构压力较大,因而只能想方设法瞒报、少报或不报,即使检定了也迟迟不缴费。而质监部门面对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分布广,地处偏远,检定成问题,甚至收不到检定费,因而造成使用与检定双方均无积极性。

2.管理不到位。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依法申请意识不强。提交检定申请数量和项目,是为了不被执法检查出问题,是一种被动状态;另一方面,监督部门执法力度和服务跟不上医疗计量器具发展的步伐,对医疗计量器具检定违法处罚偏轻。

3.基层群众和医务人员维权意识较差。一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和乡村的普通老百姓,由于普遍缺乏依法自我维权意识,不知道医用计量器具还需要检定,加上医疗计量设备失准误诊现象被“隐形”化,因此根本无法依法维权;二是部分基层医务人员缺乏自我维权意识,有的不清楚操作使用医用辐射源、超声源等计量器具的环境要求而遭受辐射危害。

我市现有基层医疗机构12000余个,在用医疗计量设备约3.3万台,每年仅需1200万元左右就能实现基层医疗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全覆盖,而此项举措直接受惠群众将达到2000万人以上。为此,建议:

1.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制度。借鉴福建、江苏等做法,依法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具的检定、监管工作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每年由市财政统一安排专项资金,对基层医疗机构在用的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

2.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免费检定制度落到实处。一是将管理工作网络化,构建公众监督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计量器具使用单位、监管部门、检定机构、管理和检定人员的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工作效率。二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监管部门要对医疗单位医疗器械检定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特别是执法处罚后应对后期检定情况进行复查。对处罚后仍使用不合格计量设备或再次拒检的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检定工作的权威性。

3.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计量器具法定检定意识。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重庆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等计量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树立医疗计量检定不仅“事关诊断质量,是关系到患者医疗安全的大事”,还是法定义务的观念。

4.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计量器具管理能力。加强对基层医院的业务指导,完善医疗计量器具的规章制度,建立管理网络、和台帐档案;落实专人负责,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计量器具管理水平;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计量保证体系,确保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5.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20计量日”等活动,开展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认识计量器具未经检定而使用是危害自身健康安全大事,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和权利意识。最终形成政府推动,医院配合,百姓关注,质监系统有力实施的医疗计量器具检定管理有利格局。

??^?????Pn??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减少农民支出,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和负担。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强指导,促进近郊农村地区抛荒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一是以镇为单位,加强统计、分析和咨询,找准特色,避免产能过剩;二是引导镇乡政府、基地、企业重视宣传、销售环节,确保产品产得出,卖得掉。

六、做好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措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完善农业相关法规,建立农业产业化风险基金,用于对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新产品开发进行风险补偿。提高农业防灾抗害能力,农业自然灾害及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做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同享。

作者:

责任编辑:郑常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