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
这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召开的,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次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既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全面部署,也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的学习贯彻,还体现在会议对新形势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全局性、战略性、现实性重大问题的回答和解决。
统战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地位
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所处的地位,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前提。虽然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时期作出过精辟论述,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过时论、上层论、无关论、装饰论、麻烦论等。其深层次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我们党力量弱小、夺取政权时需要统一战线,力量强大、执掌政权了为什么还需要?搞革命需要统一战线,搞建设、搞改革为什么还需要?
对这个问题,必须从深刻认识党的事业发展与统一战线的内在联系上来把握。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凝聚和力量配备的问题。这既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夺取政权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党执政后治国理政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使命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环境极其复杂、任务极其艰巨、考验极其严峻,对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虽然党内汇聚的人才很多,但仍有大量人才在党外;虽然团结新的社会群体力度不断加大,但有的还游移于工作范围之外。特别是一些同志看不到党外人士在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反而认为他们无足轻重、比较麻烦,甚至当作消极异己力量来防范。这就需要坚决克服“清一色”思想,进一步做好团结和凝聚党外人士的工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搞统一线就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明确要求始终要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越是变化大,越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
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必然面临新任务、具有新特点、提出新要求。但有不少同志对统战工作的特点不熟悉,方法不了解,重要法宝拿在手中不会运用。这是统战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如何解决“会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不会”的症结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着眼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问题。《条例》也明确,必须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这种一致性和多样性,贯穿于统一战线各个历史时期,覆盖统一战线各个工作领域。一致性和多样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辩证统一的。过于追求一致性,或过于放任多样性,都会动摇统一战线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统战工作主要是围绕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展开的。只有既要增进和形成共识,不断巩固团结的政治基础,又要尊重和包容差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找到最大公约数,发挥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宝作用。
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自信和效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但有的人却把西方两党制、多党制奉为圭臬,认为不搞多党竞选、轮流执政就不是民主制度,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提出所谓我国政党制度的合法性基础问题。
把不同于西方的政党制度打入另类,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西方国家搞“颜色革命”的突破口。实践证明,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并不会带来民主、自由和稳定,反而会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根植我国土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信。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关键是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更好体现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条例》都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完善政党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知情和反馈机制,增加讨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要从制度上保障和完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探索有效形式。
多党合作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水平。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解决自身问题“五个能力”。《条例》还对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身建设从六个方面作了具体规范。这对于更好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优势和功能作用,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才能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结构更加多样,留学人员成为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成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构成,特别是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络人士大量出现。目前,党外知识分子已达8900万人。如何团结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与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的本领。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阶层人士的工作,着力做好留学人员的工作,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展现正能量。从而为新形势下更好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明确了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占市场主体90%,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达7000万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特点,自产生之日起就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同看法。中央明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政治属性后,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负面评价仍然存在。特别是近年反腐败斗争中,一些人看到一些党政干部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拉下水,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人大、政协,又认为他们攫取社会财富、制造两极分化、腐蚀党政干部,从而避而远之。有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怕政策变化,“裸商”和移民明显增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强调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关注他们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引导。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要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条例》对团结教育和帮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明确了政策规范。这对于新形势下团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建立新型的健康的政商关系,更好发挥他们在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民族工作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是牵动党和国家全局的重要工作。近些年,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昆明“3·1”事件、乌鲁木齐“5·22”事件,使得党内和社会上对民族领域问题的关注日益升温,对我国民族理论政策也出现这样那样的争论和质疑。
怎么看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实质是如何确定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道路问题。无论纵向看还是横向比,无论讲民族地区发展还是民族团结,我国都是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究其根本,就在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条例》明确,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要求,就是要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做到“八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族工作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依法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斗争;特别是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既不能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能走所谓“美国式的民族道路”,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各民族享有和履行平等权利和义务。从而为新形势下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提供了根本原则和基本遵循。
把握宗教工作的本质和方向
宗教问题是世界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尤为复杂和重要。
如何把握我国宗教工作的性质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方针。特别强调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所谓中国化,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坚决抵御和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就是要把握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宗教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就是要培养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代表人士,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坚持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主题和政治方向。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
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是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人民政权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目前,同党外人士在国家政权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共事,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各级政府县处级及以上党外干部达3万多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优势。
当前,一些同志对选拔使用党外干部仍有模糊认识,存在政治上的短视和糊涂,有的认为党外干部水平低不能安排、没位子不好安排,有的把安排看成是对党外人士的“恩赐”,甚至认为安排党外干部会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规模不小,但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换届中甚至出现“拿着帽子找人”的现象。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优势作用的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的工作力度,鲜明提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特别是要引导党外优秀人才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条例》也对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及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进行了具体规范。从而解决了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中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为更多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提高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水平,开辟了广阔前景。
立足争取人心做好港澳台侨工作
随着“一国两制”深入实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大陆内与大陆外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中成员流动更加频繁,联系日趋紧密。这为港澳台侨工作带来有利条件,同时一些磨擦乃至碰撞也随之增多,特别是争取人心的工作更加特殊、复杂和紧迫。
做好新形势下的港澳台侨工作,就是要适应“一国两制”的深入实施,围绕香港管治权斗争更加尖锐复杂的新形势,适应国共两党共同开辟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共同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适应最大限度团结海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新形势,坚持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作用,不断推动形成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众心理、民意基础和民心走向。
争取人心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在港澳台侨工作中,既要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既要坚持求同存异,更应聚同化异,夯实政治互信的基础;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又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旗帜下把中华儿女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特别是在青年工作中,要多做潜移默化、增进共识的工作,扎实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坚持和完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统一战线事业是全党的事业。做好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关键是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根本是健全和完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并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做好统战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针对长期以来“统一战线不统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这对于从体制和机制上克服力量分散、各自为政、交叉重合的弊端,整合优化统战系统资源配置,形成强大合力,发挥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加强党对统战工作领导中担负重要责任。《条例》对统战部履行职责作了具体规范。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进一步对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和统战干部赢得党外人士尊重和认同,团结他们与我们党一道奋斗提出明确要求。这就为统战部门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奋力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中央统战部)
作者:张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