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学苑/学习园地/统战文化软实力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统战文化软实力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来源:巴南区委会|时间:2013-03-05
 

滋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文化,既是一个民族所淬炼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也是一个国家得以生存发展和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与力量源泉,其精神特质自始自终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鼓舞人、塑造人、激励人、凝聚人,因而成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时代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文化的这种巨大影响力、塑造力、凝聚力等软实力在我国的统一战线中,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使一个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使中华民族的辐射力、影响力得以彰显,使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显著增强,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得以形成,使新时期的文化得到大发展大繁荣……限于篇幅,本文仅以“统战文化软实力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题与同行商榷。

一、统战文化的向心力与内聚力提高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统战文化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围绕“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扼守“团结与友好、发展与进步、互助与合作、同舟与共济、真诚与关爱、亲善与和谐”的准则,从炎黄文化以来的反映民族团结、进步、友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不利因素带来的曲折与斗争而共同克服困难、风雨同舟,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复兴,体现中华民族的向心与内聚、和谐与统一的各种文化的总称。统战文化有巨大的软实力作用,正如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范照兵同志指出:“统战文化以和合、自强、大一统等民族精神为思想归属,强化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注重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引起了各阶级各阶层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范部长道出了统战文化的精髓所在。正是以“和合、自强、大一统”等民族文化精神为思想归属,以“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为心灵皈依,使得统战文化产生出志同道合的向心力与同舟共济的内聚力。

从中国古代蚩尤、炎帝、黄帝等多个部落、部族的纷争到春秋时期华夏族的形成,从春秋战国的列强称霸到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对峙到隋唐的统一与盛世,从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到宋朝结束分裂的局面,以及到清朝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无不凝练着统战文化的向心力与内聚力。属于农业部落的蚩尤和炎帝对其各部落的统领、炎帝与黄帝的结盟与黄帝对各部落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与文化的聚合,凝聚的是华夏族的向心与内聚,昭示的是民族的同心和国家的同向,使得以蚩尤、炎帝、黄帝为首的诸多部落、部族形成为统一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列强称雄,诸侯争霸,以至出现诸子百家和文化的异彩纷呈,到秦始皇的高瞻远瞩,并吞六国,奠定统一大中华的基业,展示的是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多元与国家的统一,以及民族聚合的一体。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对峙与人民生活的民不聊生,到魏晋南北朝民族的大融合,揭示的是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和人民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渴求与向往,使得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主体走向了民族融合与一统的康庄大道。隋唐大一统的局面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又陷入到割据与纷争的泥潭,经过宋朝的洗涤与震荡,宋朝文化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态势,程朱理学、文学艺术、科技发明,百花争艳,以及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等名流竞相辈出……尽显文化的多元一体,也使宋朝的文化枝繁叶茂。元明清少数民族与汉族竞相活跃在政治舞台却能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精神的一统,靠的是中华文化的向心与内聚而将不同的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森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进行着整合与渗透,最终使中华民族走向了统一……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及其中间的曲折与坦荡、起与跌宕中,无论是纷争、争斗、战争、民族的分裂、国家统一的被破坏,还是和顺、和平、和谐与统一和大同,都始终没能离开统战文化的向心与内聚。不同时期的不同朝代、不同民族,虽地域特点、历史源流、社会发展先后、政治经济制度、民风民俗等有所不同,但为中华崛起而奋进、为抵御各种灾难而拼杀、为祖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而奋斗,为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而努力……都是在统战文化向心力与内聚力的凝练下,志同道合,同舟共济,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使得中华民族形成一股巨大的文化情、民族情、国家情,建立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凝练着“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统战文化软实力使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继而为中华历史做出了卓绝贡献。

二、统战文化的辐射力与穿透力提高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震撼力

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统战文化的辐射力与穿透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战文化所凝聚的各方人气,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在这种能量的辐射下,曾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分裂为统一,化凌弱为自强。中国早期各部落、部族的征战,激发炎黄二帝对其统一,为中华民族和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炎黄创业华夏的奇功及由此诞生的华夏民族和炎黄文化这一中华文化的“体”,包括后世对炎帝、黄帝二陵的祭祀和有关学术活动,更是成为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纽带并辐射到热爱华夏的每一位炎黄子孙身上,继而将华夏文明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震撼着世界。

同样是在统战文化辐射力与穿透力的影响下,使得中华文化无论是在外敌的入侵、游牧民族的入住中原、少数民族的问政朝野,还是在各种思潮、观念并存,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等情形下,也都始终使中华民族和炎黄文化的“体”一以贯之地贯穿于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并使多地域、多民族、多生产生活方式、多民族风俗习惯等多元文化得以渗透于这一“体”中。中华民族因此以一种大无畏的气概,大智大勇的智慧,大一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大气派的人格魅力,平息了战争带来的创伤,扭转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驱赶了外敌的入侵。据此,分别来自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等不同文化背景的炎黄二帝统一了黄河流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历史得到了改写,秦始皇一统天下及秦皇、汉武的辉煌彪炳千秋;分裂对峙、竞相攻伐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得以在杨坚隋文帝)的手上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继而出现隋唐盛世的繁荣及唐诗宋词的享誉中外;元明清更是民族复杂、文化多元竞相迸发而又一统天下的多元一体社会,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更是成为这个时期的完美华章,并成就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至近现代,虽然外有列强压境,内有军阀混战,三座大山几乎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但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开启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的中国革命新局面,与国民党联合抗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即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将日寇赶出国门,以及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确立、社会主义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都使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辐射力与穿透力渗透到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由此使得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震撼力辐射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前述中国历史上走出的一个又一个辉煌,克服的一个又一个难关,还是当今抗击非典、雪灾、地震及新疆暴乱等各种大灾大难,统战文化的辐射力、穿透力及其产生的巨大震撼力,都不仅让世界人民为之一振,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叫绝,而且更是一种由软实力发展为硬实力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不可忽视的原动力。

三、统战文化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提高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历史证明,统战文化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能提高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先秦时期,炎黄的奇功,尧制定的历法,舜的孝道,大禹的治水,商代的甲骨和青铜文明,周朝的礼制,孔子的儒学,屈原的《离骚》,以及其它先秦文学等,都是中国早期文明与文化的结晶,既有不同地缘、不同族源而形成的“和而不同”的自然生态、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特色和科技成果,也有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吸引、相互促进而“美美与共”的多彩制度体系和文化模式,使得中国早期的文化既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又表现出对炎黄,对尧、舜、禹,对周礼,对孔孟,对屈原,对其它文化等的认同与亲和。这种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文化,不仅使既多元又多流的中华文化表现出多元的文化特征和形态,而且也使这些文化形态和模式走向“和”与“同”、“美”与“共”的中华文化的一体化格局,并形成一股抵不毁、摧不夸的精神支柱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华丽篇章。海外对炎黄、孔子、屈原等的顶礼膜拜,对儒家文化和周礼等的推崇,对中国青铜器和先秦文学的亲睐……无一不是统战文化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所在,无一不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所在,无一不是“和而不同”与“美美与共”的哲理所在。

及至后来的秦始皇灭六国和修长城、兴兵马俑、建阿房宫等奇迹的出现,汉武帝征匈奴、昭君出塞和民族融合、文化繁盛、大一统伟业的功勋,以及以后直至清朝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成就……也无一不体现着文化的亲和与感染所带来的中国人骨子里的睿智与聪颖、洒脱与豪放及其绽放出来的伟大人格魅力、铸就的伟大民族丰碑。这种从中国历史的本源中培植出来的具有生命力、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美美与共”的多元一体文化,不但是中华文化牢牢稳居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中国虽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虽屡经野蛮而中华不亡的根本。正是在这种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民族情结中,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人文与自然相形并茂,天上与人间合二为一(天人合一),儒、释(佛)、道相柔相济,古今中外相生相伴,互为接纳,既使中华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又使中国人民的伟大人格魅力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及至今天,哪怕统战的对象已涵盖民主党派、无党派、少数民族、宗教界等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领域,但从中国历史生命本源中孕育出来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所具有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仍然将他们拧成一股巨大的合力。凭着它,13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望提高了,国力增强了,统战文化的软实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统战文化的引导力和驱动力提高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文化是行动的先导,实践的指南,凝练的是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具有引领的作用。统战文化在中国的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每一次社会变革中,都起到了激发奋斗之志、引领时代之先的导向作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竞相争霸,诸侯国君为了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争用贤能,知识分子成为诸侯国君最欢迎的人物。一时间,学派林立,各国均以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提出自己的主张,陈述自己的价值取向,引领各国的政治导向,并由此不但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的到来,而且也为以后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一体化格局奠定了基础。秦国通过武力统一中国的同时,没有忘记文化的作用。为壮大国力,秦孝公发出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有了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商鞅的变法,指导着秦国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秦国统一全国后,即便采取了“焚书坑儒”这种最为残酷的毁灭文化的措施,但其希冀通过对文化和思想的一统而加强其中央集权的政治谋略亦足见其对文化的重视。于是,书同文、度同制等文化政策亦为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引领其社会发展的奠基石。及至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历次革命实践和革新运动,亦首先是从文化的变革和创新开始的。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但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而且也使“五四”新文化成为这个时期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灵与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的“一国两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无一不包含着统战文化的软实力和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念。如今,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时期,中国何去何从,如何使13亿人口的中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如何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得到世界的尊崇而不受到干涉和侵袭,除了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强力推进、GDP的迅速提升等硬实力以外,更需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下,充分发挥统战文化引导人、吸引人、凝聚人、激励人的软实力作用,撇开歧见,求同存异,增强各国、各民族间的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往来,促进文化交流,并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开阔胸襟和视野,“以优秀统战文化凝聚共识、增进感情、推动创新”继而引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既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统战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大重任,因此,应予重视。(该文荣获2012年度全市统战理论调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