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学苑/学习园地/亮点、难点、盲点、突破点:文化产业“关键年”的“关键点”

亮点、难点、盲点、突破点:文化产业“关键年”的“关键点”

来源:光明日报|时间:2012-02-15
    原编者按

  “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将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要从目前的2.75%逐步上升至5%左右,即文化产业增加值将从现在的约1.1万亿元增加至约4.3万亿元,年均增速要达到15%(名义增长率),远超过GDP的增长。这其中的难点、突破点何在?今年是“十二五”的关键年,在这“关键年”中,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哪些“关键点”?本版特请部分专家学者一一“点击”……

  亮点

  高书生(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2012年是中国文化产业承上启下很关键的一年。随着文化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开发布,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更加关注和期待,文化强国、文化生产力、文化数字化、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对外贸易、产业集中度等概念将深入人心,电子书包、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立体视觉产业等可能成为流行语。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2012年是文化产业投资年,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将批量上市,3D与4G同步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大发展,海外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并购起航。希望各级政府真正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资源整合壁垒,能尽快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品牌。

  皇甫晓涛(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文化产业的亮点是跨界融合,文化加科技、文化加旅游、会展加交易、创意加设计、艺术加工艺会使文化产业迸发更大的活力。尤其是文化和金融的结合大有可为,建议研究各类金融工具的组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的优势,为不同类型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融资条件和通道。同时,文化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造条件。比如在行业数据统计、监管政策发布、重点项目投资方向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以便于各金融机构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运行趋势,把握企业资金运作特点及规律,更好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希望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在复杂中求生存,创新中求发展,跨越中求突破。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去年我国出口文化产品187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近六倍。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要进一步“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文化贸易的世界舞台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中,锻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强健体魄。

  难点

  高书生:难点之一,就在于目前对文化产业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遮挡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视野,以至于造成了文化产业发展上的盲目性和盲动性。要把文化产业置于文化和经济融合的大环境,充分发挥国民经济体系对文化再生产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文化装备业、文化材料业、文化消费终端业,提升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文化渗透力极强的特性,让文化产业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品牌价值和附加值,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独特作用。

  陈少峰:难点主要在于:第一是文化体制机制的障碍,文化企业不能顺利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经营,妨碍资源整合。第二是缺乏品牌化的内容产品,缺乏对于延伸产品的带动和企业规模化收益能力,也缺乏在内容和传媒领域的出口能力。同时,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第三是很多地方都没有真正重视文化创造力,没有做文化产业,只是在做传统的旅游乃至地产。

  齐勇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难点主要是传统文化体制“条块分割”的制度性弊端。这一弊端严重制约文化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及优化组合,从而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资源整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盲点

  高书生:布局不合理是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大盲点,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有效衔接、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高效协同、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的功能互补、地区和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有效对接等。

  陈少峰:盲点主要是,第一,制造业思维突出,以制造业的方法做文化产业。第二,盲目跟风问题很严重,“一窝蜂”的特点很突出。第三,不熟悉文化产业,将文化事业、文化特色、艺术交流等视为文化产业。第四,泡沫严重化,包括所谓的文化产业集聚园、主题公园以及动漫的数量化等等带来或者其中包含的投资和圈地的泡沫等。

  王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产业的增长用GDP来衡量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是一个二律背反现象……要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首先要打破GDP评价模式!因为文化产业大多生产精神产品,其表现形式多为符号性产品,它是激励人、鼓舞人、陶冶人的软性产品,是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来体现其价值的。

  胡惠林:盲点是缺少国家战略目标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作为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产业,对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需要,其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包括创意和设计人才、生产制作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等。能否拥有充足的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是否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决定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尽管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已受到重视,并已有了不同层次的展开和探索,但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复合型管理人才少、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少、内容创意型人才少、文化产业人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实践培养不够等诸多问题。

  突破点

  高书生: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战略布局。“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打基础”阶段,基础牢固不牢固,关键取决于能否针对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做好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第二个突破口就是文化生产方式变革。过去那种文化小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的需要,一定要尽快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使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跳出“小循环”,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循环”,动员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三个突破口就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消费单一拉动转向投资、出口、消费“三轮驱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升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要通过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大力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促进文化产业跃上更高的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

  陈少峰: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在于六个方面:第一,投资拉动,将有大量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第二,则是创业发展,涌现出一批文化企业家,民营文化企业茁壮成长。第三,企业上市带动资源整合和产业扩张。第四,发展经验越来越丰富,文化企业具有更好的投资和经营能力。第五,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电子娱乐内容和电子产品,以及跨界的应用促进制造业的提升。第六,文化产业逐步扩大国际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城市布局与城市发展极不平衡。文化资源分布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我国文化产业生产力体系和文化产业分工体系非均衡发展的基本国情。不加区分的要求处在不同层级上的城市都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脱离我国文化资源状况构造体系特征和文化分工的实际,而且还会造成对有限文化资源的极大破坏。因此,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必须突破文化行政框架,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原有的按照文化行政区划配置文化资源的行政设计,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在本地区范围内每一个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形成一个错落有致、优势互补、分工恰当、有机竞争和协调发展的新文化产业战略力量发展格局,使各个层级体系上的文化产业能获得全新的市场生命活力。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