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的幸福

——记民进会员、西南大学教授傅瓦利

来源:北碚区工委会|作者:邹琰|时间:2016-06-09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幸福并不是说你要得到什么,而在于你怎么看待幸福,有的觉得衣食无忧安逸舒适是幸福,而有的人觉得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民进会员、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傅瓦利显然属于后者。

摸爬滚打 野外考察她当“司令”

作为主攻土壤研究的专家,本来可以选择不必凡事都亲历亲为,不必带着学生们在外奔忙,而傅瓦利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实地考察,有时候一去就是十几天。她自带上干粮咸菜奔波,晚上还得和学生点蜡烛整理数据。

与学生一起在野外摸爬滚打成了她的一个习惯,啃干粮,喝凉水,摔伤扭痛的事情是“家常便饭”。在南川考察时,经过数日的奔波,他们蓦然发现了地层岩石完全裸露出来的典型石漠化景观,这正是他们多日苦寻的目标,激动不已的傅瓦利举起相机拍摄时,忘了身在悬崖,倒翻了下去,当时就昏了过去。考察中梁山水资源的时候,她的踝关节两处骨折,留下了后遗症。由于有些考察有特定的时间限制,高温酷暑便成为了无法避免的挑战,40度左右的高温,让司机都不敢前进,傅瓦利带着学生顶着烈日徒步前进考察。连当地农民都以为她和学生是地质队一个农民甚至发出疑问“我不敢相信你们能坚持这么久

这样的考察傅瓦利坚持了十几春秋。她说:“我喜欢吃苦,是因为我知道苦尽甜来的道理因此,吃苦也是一种骄傲。”

关爱学生 她是孩子的傅妈妈

“严格、慈祥、为人宽厚,傅瓦利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善良和学者严谨的治学风范,用实际行动,引导我们对社会、对人生常怀感恩的心。” 学生们这样描述他们的傅老师。傅瓦利老师和同学们同甘共苦,也同他们建立深厚的友,同学们在“傅妈妈”的精神感下,不断进步而学有所获,他们也自称“傅家军”渐渐的,“傅家军”壮大起来,“只有一起经历过困难,共同吃苦,才会懂得幸福懂得情谊懂得苦中有乐。”

而最让傅瓦利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学生。一次期末考试,她发现一个平常刻苦认真的本科学生居然没来考试。询问之下,才知道那个学生得了肺癌。她马上跑到医院去探望。在此后的一年多里,傅教授经常从北碚到肿瘤医院看望这个患病的学生。她发现这个学生手机坏了,就主动把自己手机并给他了一部MP3。与此同时,她鼓励这个学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她多方打听治疗方法,寻找权威专家,倡议全校师生为他进行爱心捐助。听说鳝鱼汤补白细胞,她和老师们为这个学生做鳝鱼汤。渐渐的,病的同学被大家所作所为感病魔的折磨中学会了坚强乐观。一天,躺在病床上的这个学生提醒教授“明天又该取样了!”,看着学生深受病魔折磨还不忘关心实验的情景,满含泪水的教授答应学生:“好,等你痊愈了又来取样!”

参政议政  她是政协的好委员

2003年成为北碚区政协委员开始, 傅瓦利非常重视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虽然时间紧张,既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要承担大量科研任务,经常到野外搞调查。但是,她认真对待政协工作,没有缺席一次政协活动。

她将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有效结合起来。为了弄清梁滩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以及治理办法,她坚持了整整两年的每月水取样与水实验,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整改计划,并提交了委员提案……在一次关于水土污染的发言中,她讲出了当下的污染现实问题,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每一个到会者都震惊不已。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吃苦看似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苦中有乐,苦中亦有大爱。人都说如今自私的社会缺少的是一种大爱,缺少的是一种人文关怀,而像傅瓦利样默默奉献的人用自己吃下的苦去填补着这些空缺……

作者:邹琰

责任编辑:宣传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