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爱的种子
民进会员曾美华的帮教故事
4月底的重庆已有了初夏的味道。在江北蜀都中学一栋修建于80年代的旧式楼房里,一位满头银发,慈祥、和蔼的老人为我开了门,她就是重庆市江北区民进会员、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爱心妈妈”曾美华。
六年前,63岁的曾美华正式从教师岗位上退休,这个在教育岗位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没有想到自己又将投入到另一个教育领域,并亲手写下近20万字的“警示”手记。
一则新闻让她当上“爱心家人”
2006年10月16日的早上,曾美华如往常一样翻阅着《重庆商报》,很快一则头条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重庆未成年犯管教所面向社会为首批20名失足孩子征集“爱心家人”。曾美华甚至没和家人商量就拨通了报名电话。
“这些孩子大都缺少家庭的关爱,在花季的年龄却身陷囹圄,我想帮助他们。”回忆起当时的举动,曾美华告诉记者她没想很多,就想帮帮他们。其实在曾美华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学生的经历对她这次报名有很大的影响。记得是退休前曾美华带的最后一届初中,班上有个男生经常迟到、旷课。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曾美华多次家访都没有作用。后来她想到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来共同帮助他,可孩子却没有再回到学校,因为小偷小摸进了未管所。作为班主任,曾美华很难过,因此当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曾美华觉得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一定要帮助这些误入歧途的孩子迷途知返。
很快,曾美华得到通知,她从100多个报名者中被选为20个“爱心家人”之一。
2006年10月21日,从社会征集的20位“爱心家人”由重庆未管所派车接到铁山坪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爱心行动。这些人中有老师、有包工头、有公务员、有外企职员,大家都怀着一腔热情,给孩子们带去社会的关爱。
“曾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王永佳(化名)是曾美华帮教的第一个失足少年,当年17岁。这个自小母亲离家,父亲劳改,无人管教,误入歧途的男孩,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第一次见面,曾美华就给王永佳一个很温暖的拥抱,这让很久没有得到妈妈拥抱的孩子对她脱口就叫出了“曾妈妈”。对那些失足的未成年人,曾美华就像妈妈一样倾注自己的爱心和亲情,后来,她帮教的几个孩子都亲切地称她为“曾妈妈”。
在多次接见和与管教人员的交流中,曾妈妈知道了在王永佳成长的岁月里,冷漠多于关爱,指责超过指引,缺少做人的尊严。为了让永佳找回自信,以健全的心理回归社会,曾妈妈在接手帮扶的35天里,6次去管教所接见王永佳,与他进行了心灵的交流。曾美华还记得,永佳刑满释放的日子,她特别预订了一束鲜花,两条飘带上写着“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12个字。同时还带去了一套新衣。曾美华说,这是我“吝啬”的老伴出钱买的,平时舍不得买新衣的老伴听说我要接永佳出狱,主动拿出两百元钱让我给永佳买身新衣服,迎接新的人生。
“去年永佳给我打电话说要结婚了,孩子虽然现在只是打工,但总算是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曾美华欣慰地说。
在王永佳出狱后,曾美华又先后接过其他“爱心家人”的孩子们。这些“爱心家人”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能坚持下去。白云(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个。在2007年未管所的迎新晚会上,白云落寞地捧着一个自制的布娃娃,这原本是送给“爱心家人”的礼物,但那位姐姐却一直没出现。本已经和其他少年犯结了对子的曾美华赶紧把她搂在怀中说:“以后我当你的爱心妈妈,把布娃娃送给我,好吗?”从那以后,白云过生日时,必定会收到曾妈妈买的生日蛋糕。在曾妈妈的帮助下,白云凭着优异的表现,连续三次获得减刑,提前三年出狱。
在这6年的时间里,曾美华先后帮教4名未成年犯,花费数千元为他们购买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亲自将7名刑释人员送到车站或家里,帮助他们办户口、找工作。
六年来,曾美华往返未管所100多次。每次去未管所,曾美华都是坐公交车去,一去一回总要用去大半天的时间。为了节约,曾美华总是走50多分钟的路到新村去坐车,回来也是下车后走50分钟回来。“我家这一坡很锻炼人哟,就是冬天走上来都是一身汗。”对这样的辛苦,曾美华却把它当做锻炼。
曾美华说看到孩子们都陆续出狱了并开始了新的生活,她觉得自己尽到了一份责任,作为民进的一名老会员,她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作用。“毕竟帮助别人,也是快乐了自己。”曾美华说道。
写下二十万字的“警示”手记
翻开曾美华厚厚的手记,记者深深地对这位老人感到佩服和尊敬。一个从未摸过电脑的老人,一字一句的敲打出这么多的文字真的很不容易。
2007年,曾美华想把自己与这些孩子的交流过程和他们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她想:也许这对社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在儿子的帮助下,曾美华开始学习打字,这个从未学过拼音的老人居然很快掌握了拼音输入法,虽然速度很慢,不过她还是从第一次去未管所开始了自己的记录。在《与少年犯零距离 爱心家人手记》里,这个曾今的数学老师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了20多个少年犯的真实故事。
思寒(化名)的故事是这本手记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因为她判刑最重,时间最长。曾美华的手记记载到,思寒2岁丧父,因母亲的溺爱,她自私狭隘,加之青春期逆反,与继父矛盾重重。14岁那年本想毒死继父的她却阴差阳错,毒死了亲生母亲和继父的父母,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戴思寒如监六年的时间里无人接见,看到同改学员有父母嘘寒问暖,浓浓亲情令她肝肠寸断,只能深夜躲进被窝里偷偷哭泣。
戴思寒与曾妈妈结成对子后,内心世界有了显著变化。她在给曾美华的信中写到:“那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从此自己不再孤独。曾妈妈,谢谢您对我的关爱、包容、理解、照顾、谢谢您给我心中的一片阳光,我一定不断努力付出,早日到达新生的彼岸。”
为了帮助思寒在逆境中求知,曾妈妈为她缴自考报名费,为她四处购买学习资料,现在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的戴思寒已通过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9门课。
更令曾妈妈高兴的是,思寒开始懂得感恩了,她在信中写道:“当家人都没有了,我才体会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那种心痛的感觉。曾妈妈,我只祈求您能长寿,希望出狱后能长长久久地陪伴你。我要把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所有的爱赠送给您。”
“我想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这颗种子也许很快就能发芽,也许一二十年后才能发芽。但有了种子就有了希望。”曾美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解决失足少年与家庭的矛盾,曾妈妈去过永川、云阳、万盛、南川等地家访;为了提高帮教水平,曾妈妈到西南政法大学旁听《犯罪心理学》课程,并将学习和帮教心得撰写成法制讲稿,给少年犯们上法制课;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这个特殊群体,曾妈妈还给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学院的学生以及社区居民讲解青少年犯罪问题,反响强烈。如今“爱心妈妈·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也成为民进江北区委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曾美华还有个心愿,希望自己的手记能出版,让更多不幸的家庭能从中受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