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成果/提案选登——关于多管齐下推动我市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选登——关于多管齐下推动我市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来源:市委会参政议政处|时间:2025-07-11 17:03:00

微短剧是以在线连载为主要创作方式,在媒介技术升级与用户审美更迭下催生的一种新兴网络文艺形态。近年来,微短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36.8亿元增长到373.9亿元,只用了两年的时间,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元,成为超越内地电影票房、改写影视娱乐产业经济版图的未来产业。同时微短剧可以与旅游、城市、消费等多个领域结合,形成“微短剧+文旅”“微短剧+品牌”“微短剧+游戏”等多种模式,助力经济发展。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我的归途有风》《一梦枕星河》《等你三千年》等微短剧,让乐山、邯郸古城、苏州古镇等多地纷纷“借剧出圈”。 

作为全国较早重视发展微短剧产业的城市之一,我市已累积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截止2024年3月,我市短剧企业达到1892家,位列全国第七。2023年我市微短剧市场投入达到19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触摸文化、麦芽传媒等多家本土的微短剧制作、出品机构跻身行业头部,在微短剧这个互联网内容生产的细分领域,我市已成为行业影响力较强的产业重地。2024年,我市印发了《重庆市推动网络影视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全国网络影视剧创作生产高地目标。在此带动下,全市微短剧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机遇,从“拍重庆”到“重庆拍”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一、我市发展微短剧产业的优势 

(一)内容景观资源丰富。我市有“巴渝”“三峡”“抗战”“革命”等众多文化,类型丰富、底蕴雄厚,有“8D城市”“轻轨穿楼”等“特色招牌”为依托的都市旅游资源,有长江三峡、乌江画廊、天生三桥等为代表的峡谷风光资源和喀斯特地质奇观资源,蕴藏巨大流量,是影视剧拍摄的“天然摄影棚”。据统计每年在重庆取景拍摄的剧组就超过300个。 

(二)人力资源供给丰富。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和影视专业培训机构,为行业输送了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等在内的大量专业人才。仅麦芽传媒一家就拥有2000余名在册员工,签约自孵化艺人200余人,全网粉丝数超8亿,账号月均播放量过110亿。 

二、微短剧产业发展的不足 

(一)影视基地规模小、功能弱。我市影视基地规模较小且无一站式专业拍摄基地,设施配套尚不完善,目前已建成的两江影视城等影视基地,场景较为固化,主要面向大型综艺、传统影视拍摄,不能满足短剧场景快速转换、多场景交替拍摄的要求,短剧制作的时间成本和转场成本较高。 

(二)政策支持针对性、可及性有待加强。我市虽然提出把微短剧作为网络影视剧创作生产的重要内容,但在头部企业扶持、新注册企业孵化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帮扶办法,著作权保护、剧本交易等产业链各环节制度保障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现行支持政策以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为主,企业申请门槛较高、政策到位延时较长。 

(三)综合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市未设立专门的微短剧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入“一家独大”现象突出,麦芽传媒2024年前三季度投入占到了全市行业总投入的80%。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具备创意、编剧、导演、表演等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供给不足。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网红景点拍摄场地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创作活动,推进“微短剧+”创作计划。紧紧围绕我市众多的文化形态和独特的景观资源,借助市级主流媒体和区县融媒体中心人才优势,按照内容精品化的原则创作一批彰显重庆国际范、巴渝味、烟火气和展现世界山水都市独特魅力的优秀作品。 

(二)持续放大我市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多类型摄制基地体系。统筹制定全市影音制作基地规划,推动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建设“快综艺录制基地”“慢综艺、影视类摄影基地”“短剧摄影基地”,加强联合互动,构建全域影视阵地,为影视拍摄项目提供优越的硬件环境。 

(三)建立一站式特色短剧产业园。可在现有影视基地基础上,锁定链主企业招大引强,引入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影视机构,发展集“剧创+演员+导演+制片+发行+片场+剧游”的复合产业园区,以严格的制作标准和质量控制为基准,打造一条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等衍生产业为一体的短剧全产业链,举办网络影视微短剧年度盛典、成渝微短剧创作大赛等活动。 

(四)加大支持力度完善要素保障。提高空间保障能力,主动做好场景协调,为短剧团队在公园、景点等公共空间拍摄创造便捷条件。做好资金保障,考虑成立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对优质企业、优质剧本给予扶持奖励。拍摄基地建设、运营应实行市场化管理,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接IDG等产业基金,由其牵头判断市场前景投资建设,并寻求优质社会主体运营。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专项政策,探索与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等校企建立合作机制,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

责任编辑:毛玉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