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增加川渝长江两岸营造林空间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作者:王胜男|时间:2020-06-03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持续多年关注长江生态建设与保护,已经把重庆市内长江沿线、嘉陵江沿线和乌江沿线区县走了个遍。通过深入调研,他愈发深切地认识到,长江上游川渝地区对整个长江下游区域起到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张洪提交了“关于建设长江上游川渝地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的提案”。

川渝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大渡河,主要河流两岸3公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量约为3.7亿吨/年。这一区域也是人口密集区域,截至2018年末,川渝地区总人口规模超过1.14亿人,约占长江上游人口规模的67%。在“自然-人工”二元干扰下,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水土流失严重是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张洪调研了解到:“川渝地区虽然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占比超过58%,但是由于分布零散,沿河的林地和草地未能发挥水土保持的效用。”为此,张洪建议:

设立长江上游川渝国家级生态建设项目

像建设三北防护林一样,设立长江上游川渝“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家级生态建设项目,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走廊建设的重点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进行规划、建设。支持增加川渝长江两岸营造林空间。围绕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开发保护和空间治理,科学合理确定规划区造林绿化用地,建议核减长江两岸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植树造林空间,充分利用好各类园区土地和农村四旁土地。

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在具体建设方面,张洪建议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有如下三条建议:

一是加强长江两岸第一层山脊线,嘉陵江、涪江、渠江和三峡库区回水区范围内的营造林工作,建设沿江美丽风景线。

二是一体化推进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四面山、大巴山、大梁山等主要山脉的生态修复,消灭荒山荒坡和林中“天窗”。

三是开展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湿地保护和退化河湖湿地修复,加强小型溪河、沟渠、塘堰、稻田等小微湿地建设,构建川渝地区湿地连绵带。

统筹兼顾生态保护修复与民生保障

张洪还建议,要统筹兼顾生态保护修复与民生保障。加大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搬迁补偿力度,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建立市场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改革试点,增加农民生态财产性收入。完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沿水岸100米范围内非国有土地、林地生态赎买造林,建设生态拦截带。此外,还需要中央加大投入,并安排后续扶持资金,继续支持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和消落带建设,加大横向生态补偿和纵向转移支付的力度。

(本文转载自《中国绿色时报》2020年5月29日,原标题为《全国政协委员张洪建议:增加川渝长江两岸营造林空间丨两会进行时》)

作者:王胜男

责任编辑:谯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