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学苑/学习园地/《重庆抗战文化品牌城市营销导论》序

《重庆抗战文化品牌城市营销导论》序

来源:本站首发|作者:许嘉璐|时间:2014-04-25

近日,渝中民进会员邓义胜耗时近十年撰写的20余万字的学术专著《重庆抗战文化品牌城市营销导论》正式出版,下面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为该书所作序。

 

 

《重庆抗战文化品牌城市营销导论》序

许嘉璐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第十届、第十一届民进中央主席)

重庆,在中国当代史上,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八年抗战,重庆集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场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要政治舞台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地多种身份于一身,理应让世界永远瞩目。十六年前,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今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就,这既在重庆已有的辉煌而沉重的历史形象上增添了一道耀眼的光彩,同时又有可能遮住不少人心目中应有的昔日光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近代史上正义与邪恶、和平与凶残的一次决斗。各个国家和几乎所有个人都在这场决定人类未来的殊死斗争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信仰和灵魂。中国,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一改19世纪以来屡战屡败的屈辱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为此后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平奠定了思想、理论和群众的坚实基础。全中国人民的付出与牺牲,重庆人民的付出与牺牲,将永远镌刻在彪炳人类正义的丰碑上。

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日本军国主义调集陆、海军航空部队对重庆展开“航空进攻作战”,不再分什么前线与后方、什么交战人员和普通民众,实施“无差别”的狂轰滥炸,长达2500天。重庆成了二战中参战国首都遭受远程战略轰炸最早、最久,当然也是最多者。如果重庆在野蛮轰炸中倒下了,如果重庆没有苦撑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如果中国军民没有坚持到抗战胜利,日本就很可能不与苏联签订那份“日苏中立条约”了,而会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北进”,夹击苏联,合攻英伦,最后收拾美国,它也就不会犯下最致命的战略错误——“南进”、过早地单独与美、英开战。那时,中国与欧洲的格局将会怎样?今天的世界将会怎样?“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这是一句很不错的格言;但史学家的这一学术判断是不是也阻碍了人们沿着千真万确的事实进行这样的理性思考:重庆,中国人民,为人类做出了何等的贡献?现在世界的评价合适吗?“不能假设”是不是也成了一些人有意对此轻描淡写的理由?

如果了解一些重庆的古代史,就会知道,二战时在重庆发生的事情,是这一英雄地区影响世界历史版图和中国与人类历史进程的第二次了。700多年前,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久攻合川的钓鱼城不下,终至身殁阵前。令欧洲兵败如山倒、惊恐失措的“上帝之鞭”既已折戟渝州,蒙古最高权力遂成真空,深入欧亚、兵临莫斯科的蒙古大军遂纷纷班师回朝。战事突生偏转,欧洲才得以出现了现在大家所知道的发展路径和状况。

70多年前,历史将挽救民族、挽救人类的大任降诸重庆,重庆军民以难以形诸笔墨的巨大苦难和卓绝奋斗回答了这一至高委托。这就是重庆!重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世界。

战争,无疑从来是要毁灭文化的;无数世纪中,不知有多少民族和种族因战争而消失了。但是,如果战争降临到具有先进而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头上,就会是另一个样子,除了地面上的形态文化可能蒙难、消失,而民族文化的核心或底层反而会得到血与火的锤炼,使之精而又精,茹苦与坚韧得到升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孕育出适应其时、影响久远的新文化形态,从而丰富了原有的传统和文化积存,用以继续哺育自己的人民迎接未来的挑战。生活在21世纪,坐在快速前行的时代列车上,我们应该深思:难道近几十年重庆和全中国所迈出的坚实步伐与这两次发生在重庆山水之间的伟大事件无关吗?难道重庆人和全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之魂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看现在,想未来,怎能不回首过去?

重庆的抗战文化,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环境中生成的伟大文化,炸弹凄厉的呼啸和震天动地的爆炸是它的接生婆,街道上横陈的血肉肢体和防空洞里遇难的老少同胞是它出生的见证人。昔日的抗战文化创造者、维护者多已谢世;那段历史,那些文化成果和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与情怀,应该永存。他人可以漠视,唯独中华民族的子孙不应该。今人怎样才能把这些宝贵遗产永远留给后人?怎样让它走出国门,使得早晚有一天世界因此而重新判定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第二次贡献,重新认识古老的中华文化蕴藏着的无穷智慧?

十多年前,我曾思考、呼吁对重庆抗战文化应予重视和弘扬,相互呼应者,只有几位热心于整理抗战文学的学者;我也曾介绍过,美国国务院保存的几千件重庆抗战文物解密后已移至国会图书馆,可以而且应该让这些血泪“孤本”回归故乡,但至今尚无回应。去年国庆节后,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叠名为《重庆抗战文化品牌城市营销导论》的样稿,不觉一喜:终于有人如此重视重庆抗战文化的意义了,书中许多主张和建议与我不谋而合;继而知道,作者邓义胜先生是我中国民主促进会获得“先进会员”称号的老会员。这时的感觉当然就不止是喜悦,而且带了几分自豪。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文化、教育、科技和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这样一本专门论述重庆历史上一段极其重要阶段的文化以及如何把它推向全国和全世界的书,出自民进成员之手,从某种角度说,有其必然性:这是我们的天赋职责。

作者长期专门研究重庆抗战文化,在写作此书前已有不少相关成果问世;书稿既成,又不断补充润色,先后竟达六年多方肯杀青,足见其严谨有加。他力争站在新时期国际国内背景下,创新性地运用当代最新城市营销理论,对重庆抗战文化价值体系作全新的科学解读。我宁愿把他使用的“营销”一词理解为“推介”。其实,二者都是商业用语,但前者似乎更注重新方式、新手段,而后者则缺少些从经济收益考虑的色彩。

作者在书前写有三句献词——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给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和死难的同胞;献给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新崛起和振兴的年轻直辖新重庆——这已经显示了他博大的胸怀和写作此书的初衷:为了记忆不再失去,为了表达对前人和先烈的感恩,为了家乡以至世界无限的未来。人所共知,虽然灭绝人性屠杀人类的残酷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但是战争狂人和口是心非者并没有绝种,不时地人们耳边还要响起改头换面的和平中的噪音。因此这部旨在保存弘扬历史文化的著作,其另一种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

感谢英雄的重庆人民!感谢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重庆献出血汗和年华的所有人们!感谢作者,他在助力于让那段发生在重庆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活起来”!

 

                                                     甲午元宵,2014年2月14日稀疏的爆竹声中

 

作者:许嘉璐

责任编辑:市委会宣传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