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

来源:红旗文稿|时间:2011-10-14
    近代中国所遭逢的,乃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0世纪初,在中国拥有“治外法权”的,除了所谓“八国联军”之外,还包括巴西、秘鲁和玻利维亚等20多个国家。古老的中华文明,非但在“实力”上打不过西方列强,在“道理”上陷入理屈词穷,在“道路”上似乎也已日暮穷途,这是中国文明自周秦奠基成熟以来,从未遭遇过的全面危机。这是国家、民族的大劫难,更是文明的大劫难。

  中国共产党,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世界空前大变革的产物,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革命的产物,是扭转“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本来没有路的绝境中开辟出前所未有的中国道路,使中华文明在几乎穷途末路之际绝处逢生,为再造一个辉煌灿烂、继往开来的新文明开辟了道路。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从任人宰割、濒于亡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转变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实现了从一个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到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力资源大国;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成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东方巨人。上述三个伟大变革,无一例外都是在物质资源高度缺乏、经济社会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继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明的优秀成分,借鉴人类现代发展经验为中国所用的90年;更是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超越中国古代文明、丰富人类现代发展经验的90年。

  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革命道路,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超越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模式,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和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神话;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哲学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只要真正熟悉和认真研究过世界历史的人都不能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正走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和社会发展的新历程。

  18世纪以来,世界历史都是以西方为主体的,而“世界”则成了陪衬。正如贡德·弗兰克所指出的:真正必须质疑的是,为什么在所谓的世界史学家眼里,从来就没有过世界。中国共产党在90年历史中,把中国作为主体,把社会主义作为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认为以西方为主体和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普世。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亿万人民正走着的中国道路,改变着数百年来西风压倒东风的攻守之势,使世界潮流正在发生决定性逆转,在未来的一个世纪里,我们将不断目睹这种世界史大转折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道路是一条人民创造历史之路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基层建设是我们的立国之基,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执政之本,基层是中国政治的最大舞台。从封建王朝到国民党,中国政治最大的弊端,就是放弃基层,并且放手让土豪劣绅、黑社会和非正式的“包税人”控制和鱼肉基层。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就是深入基层,在基层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密切的血肉联系,把土豪劣绅和黑社会掠夺的剩余夺取,一部分分给广大基层群众,一部分有组织地用于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从而一举结束了国将不国的“江湖”混乱局面。

  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纪律严明的战斗队、宣传队和工作队。有了这样一支队伍,中国社会的组织能力才得到了根本扭转,中国人民才焕发出了改天换地的热情,中国传统才在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更新。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道路是一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之路

  在人类认识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根本方法,并不是抽象的知识和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空前艰苦卓绝的革命与建设斗争实践,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如果有一种可以称为“科学”或者“知识”的东西,可以应对如此艰巨、繁复的世界形势,那么,它就叫做“实践的科学”。复杂的、巨变的、千百万人参与其中的历史进程,绝不是简单的“推理过程”,而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而所谓“实践”,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为实践主体,以人民利益为实践目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还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50年中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未来的几十年的时间内,中国不但要从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而且要从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新国,中国不但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超越美国发展模式、超越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道路是科学发展的经济社会昌盛之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经验的科学总结。走科学发展之路,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伟大的战略转折。

  “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全面性”,这集中体现在“五位一体”,对“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科学发展观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提出的。旧的发展方式与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已经形成尖锐矛盾,不科学发展就无从长远发展,无从持续发展。旧的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由工业主导增长,特别是由能源密集、污染排放密集的重化工业和出口加工业主导经济增长。我国发展模式实现由“加快发展”单纯地追求速度,向“科学发展”转变至少需要花15年的时间(共三个五年规划)。从战术上说,它大体可分为三步走:“十一五”时期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三五”时期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从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全面转型的时期。“十一五”时期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初步转变,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资源消耗、生态代价明显下降。这表现为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地区生产总值差距继续缩小,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环境污染排放减少,环境质量初步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时期是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与攻坚时期。中国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型,“十二五”承担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能否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抓住全球格局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决定着中国能否在2020年全面实现科学发展。

  为了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在战术上也必须大胆探索一些新的机制和办法。从世界大国来看,各国一般都不统计地区生产总值,更谈不上通过地区生产总值来比较、考核地区的政绩,这容易产生重复计算,它并不科学,也不真实。因为中国太大,目前统计省级生产总值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无必要统计省以下地区生产总值,则值得进一步研究。

  “十二五”倡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它要求各地方打破“GDP挂帅”的片面性,摆脱“增长优先”的路径依赖,逐步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要求我们与地方保护主义、既得利益、国外制约进行原则性的斗争,切实把改善民生、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科学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使得全党从思想到行动,集合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道路是建设人民民主政治的正确之路

  中国的民主政治之道,不能陷入西方所划定的政体决定论的概念陷阱中,而是要在毫不动摇地坚持我们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性地、渐进地调整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灵活地应用和完善具体制度、具体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的“政道”,这才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群众路线,是对“政道”的发扬,也是对选举民主、参与型民主的超越,它既要求领导者重视各种渠道的公众参与,更要求领导者走下去,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及时将人民的需求纳入公共政策的制定范围。因而,群众路线不仅对民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民主有了更实质性的内容和更高的质量。必须对“代表性”与“回应性”作出区分,必须对群众的“需求”和“欲求”作出区分,“回应性”所针对的是基层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如看病、住房和教育),而“代表性”则有可能混淆这种基本需求与少数人欲求(如宝马车)之间的区别。

  如果迷信“政体决定论”,中国这个体制只能往一个方向转。鼓吹“普世价值”的人之所以不遗余力,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大多数人不承认“普世价值”,不相信历史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有很多东西是从中国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是行之有效、值得总结和发扬的。我们一定要对我们的理论、道路、制度作认真总结和完善,才能在与西方模式的竞争中得到认同。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之路

  今天,面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有的人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缺乏自觉、丧失自信,乃至将一切成就归因于运气、机遇与偶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决不能丧失文化领导权,如果中国人民没有从头脑上真正站起来,所谓“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将大打折扣。

  只有作为一个高度文化自觉的文明体,中国的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大繁荣、大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建设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文化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的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核心是建设人民大众的文化。没有人民这一文化创新的主角,我们的文化就没有灵魂;没有人民实践这一土壤,我们的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没有五千年传统文化这一根基,我们的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

  人民大众不但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最大消费群体,需要推出更多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更要让人民大众成为创造、表演文化的主体,只有创造历史的人民大众同样成为创造文化的主体,我国的文化才能大繁荣、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道路是建设人民社会的和谐之路

  中国近代百年社会动荡和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瓦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果,是市场社会瓦解一切社会关系的结果,这是全人类都遭遇和面对着的情况。而所谓“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理论或话语,就是这种市场社会的政治表述。

  “人民社会”是指,社会组织与政府,或者政府与社会组织是血肉关系,是一体化的关系,而不是要刻意地使这种关系成为分裂的、对立的。我们要建立人民社会,最为关键的是要认识到13亿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56个民族是一家,这是建设人民社会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是由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所保证的。维护中国的根本制度框架,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社会这四个根本前提。

  我们要建立人民社会,就是重申13亿人民既存在利益取向的多样性,更具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改革的根本保证和目标是共同富裕,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和民族团结的国家制度,防止国家被既得利益集团、境外敌对势力所绑架,防止民族分裂势力兴风作浪。重新确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翁、是党和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和全心全意服务对象的地位,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设人民社会的根本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和以13亿人民的大团结为目标的人民社会,依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坚强而正确的领导。

  中华民族在自己开辟的中国道路这条康庄大道上,已经奋勇前进了90年;90年只是一个序曲,伟大的史诗是从序曲开始的,但序曲还不是高潮,我们今后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道路将更加宽广,成就将更加伟大,前途将更加光明。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