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来源:会中央网站|时间:2011-07-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期望。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理论、巩固什么制度,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他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就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条道路昭示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这条道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统一起来,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全面彰显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实现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发展,但这些都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阶段性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丝毫动摇不得,须臾动摇不得。新形势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好办法和途径,就是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作了全面概括。具体国情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要求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我们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和深入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90年光辉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中,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根本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这一理论体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它的每一个重要思想都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经历了实践的检验。这一理论体系是从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当代中国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的,它的每一个重大论断、观点和主张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又立足于当代中国这片热土、着眼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因而是最切合中国国情、最契合中国人民意愿的理论体系。同时,这一理论体系不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也不是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博采众长,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积极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这一理论体系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而指导这种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键是要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国情特点,坚持以我国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在科学认识的前提下勇于创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为推进党的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持。应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旺盛生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大刀阔斧地推进机构改革,到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到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等,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从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断完善;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还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在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些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与当今世界其他制度体系相比较,具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符合我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发生后,一些国家原以为照搬西方制度就能走向富强,却不料照搬的结果是社会动乱、经济停顿和人民遭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不断破除影响社会主义优势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使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我们战胜种种特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巩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能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培育生长点、释放生命力、展示优越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制度模式。比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是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之,我们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把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执笔:于建华 刘光明 季明)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