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进风采/双岗建功/初中肄业生变身提琴制作大师 成川音教授

初中肄业生变身提琴制作大师 成川音教授

来源:重庆晨网|作者:重庆晨网记者 吴国富|时间:2014-07-01
 

 

 

(重庆晨网记者 吴国富 6月3018:25报道)只有初中肄业的学历,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勤奋自学、钻研,从一个做农具的小木匠成长为中国有名的提琴制作大师,还被聘为西南地区音乐殿堂—四川音乐学院(简称川音)教授。他,就是重庆荣昌人、69岁的何夕瑞。据了解,像何夕瑞这种初中未毕业的身份成为大学教授的在全国罕见。

627,从重庆赶到川音的何夕瑞抑制不住内心激动,这位看上去身板结实、双手满茧的汉子,人生第一次穿戴上了硕士服、帽,在鲜花面前,与自己的两名弟子、川音第一批提琴制作专业硕士生高兴地合影。

受父母影响 15岁就拜师学木匠

“为什么只读到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呢?30日,刚从成都回到荣昌家里的何夕瑞回答记者说:“应该说生不 逢时嘛。”他于1945年出生于荣昌,父亲是金陵大学生物系毕业生,母亲是西南艺专钢琴和声乐系毕业。1957年父亲被打为右派下放到乡下教书,当时受牵连何夕瑞在13岁就因学校停办而辍学了。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只好到乡下当起童工,15岁就拜一个农村老木匠为师学习木质农具制作技术,并开始接触了一些民族乐器制作、修复。

因为从小受母亲影响就学会了手风琴,1965年在荣昌的益民机械厂时,参加了厂宣传队。当时由于没有低音乐器,这时何夕瑞想到自己的木工活,就开始制作大胡、小提琴。他把一把破烂提琴拆开研究后认为,除了几块板材外,就只有一根音柱和低音梁。何夕瑞好笑地说,当时觉得提琴制作太简单了,就跟朋友们满不在乎说,提琴还不如一个闹钟复杂。

小木匠送琴给教授看 深受打击

何夕瑞就随便找来木头,花了几个月时间仿造了一把比较粗糙的小提琴,琴弦用的是二胡弦装配。在自己感觉不错后,大胆的何夕瑞便怀揣一个梦想,拿着提琴跑到川音去请教一名提琴教授。教授拉了几下后什么也不说,就把自己的提琴拿出来给何夕瑞看。当时看到一把从未见过的进口小提琴是如此漂流、精致,何夕瑞简直惊呆了。教授对他只说了:“你这个不是提琴音色,是板胡的声音。”何夕瑞回忆说,当时自己羞愧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回到荣昌之后,内心受到打击的何夕瑞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把像样的小提琴来。这位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青年,面对一块背板,一块面板、侧板就组成一个共鸣箱,完全想不通提琴的奥秘在什么地方。于是就走师访友,寻找有关提琴资料、书籍学习。整整在7年后,他终于制作出了第一把可以上台演奏的小提琴来。随后他更加紧自学、钻研,特别是在国内外创新了提琴制作工艺和用材、制作理论,制作了600多把提琴。

提琴制作有了三大突破

“要制作一把音色好的提琴需要融合多学科理论和运用,不是简单几块板材的问题,还有100多道工序。”何夕瑞告诉记者,近20年来,通过长期的研究后,他对提琴制作的认知与众不同。做了几十年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才发现这不仅仅只是个手艺问题,要使提琴发出更好的声音,是一个非常复杂、跨学科系统工程,这是何夕瑞的第一个突破,也几乎开了国内外先河。他先后自学了木材学、地质地貌学、气象学、人文学等学科,主要把提琴退回到基础学科来开始研究。

他举例说,影响材质的因素除地理环境、气象环境等因素外,更发现土壤中的PH值也可以改变材质的杨氏弹性木量,同样的地理环境、酸性和碱性不同,如果我们用一个传统模式来做琴的话,不一定得到好效果,因为质在变。

首次依据“窖酒特香”原理探寻出“琴老声好”的之迷。何夕瑞在荣昌的工作室里有一个看似普通的小酒窖, 不过这是一个墙上挂满提琴面板的发酵地。他说,酒窖里潮湿,酒精分子以及恰当温度,都给微生物发酵制造了条件,让提琴面板长期在酒窖里“发酵”,就是给木材营造了一个生物场,在不断膨胀、收缩中逐步改变了木材中的内应力,使其发出的声音动听。前不久记者造访时,何夕瑞在仓库里随手拿出一块发酵过多年的制琴木材,敲打时就发出金石般的声音。

“何夕瑞的三圆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已经不易,能把做民族乐器共鸣板的泡桐移植到三圆琴和大提琴上又是一个创举。”这是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易柯的评价。据了解,传统的提琴制作都是采用云杉材质,而云杉一棵树成材需要大约70年,中国独有的泡桐只需10多年便可采用,而且到处都有。作为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泡桐材质制作提琴的专家,何夕瑞说:“我们祖先非常聪明,3000多年前就用泡桐制作了古琴。”何夕瑞的研究得出了独特的结论,泡桐的声辐射(声学品质)不比传统的提琴材料云杉差,而且很符合环保、绿色理念。

“何夕瑞当特聘教授,正规程序肯定走不通!

“一个初中未毕业的提琴制作者,在10年前怎么能够在治学严谨、讲求学历的音乐殿堂里当上教授呢?630日记者专门询问了刚卸下四川音乐学院院长职位的易柯先生。

“如果走正常程序肯定走不通,论何夕瑞的学历、学位的根本没有资格当川音教授,不过是当时打破了传统偏见,他是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易柯说,聘任教授在大学里有着严格的标准的,当时就有不少专家、教授反对, 甚至业界哗然,不少媒体为此专门关注。对聘任何夕瑞为教授问题,他们还请示了四川省教育厅,由于正规程序走不通,就交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来做出的决定。

谈到为什么要聘何夕瑞时,易柯解释说,当时学院要开设提琴制作专业缺乏人才,而他们对何夕瑞很多带传奇色彩的新闻有所了解,在接触之后,才了解到他几十年来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各大森林寻找提琴制作木材,刻苦钻研提琴制作工艺并有所建树,虽然他学历低,但是他在提琴制作领域的理论有着创新、别具一格的探索成果。谈到何夕瑞津津乐道的易柯还告诉记者,他最大特点是敢于冒险、动手、钻研能力很强,善于开动脑筋,随时寻找学术上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提琴制作上有了不起的成就。他恳切地说,何夕瑞是重庆人的骄傲,是西南地区在提琴制作领域非常有影响的人物。

在川音聘任何夕瑞为教授后,西南交大也如此效法。易柯说,今年3月川音就建立了乐器工程系,何夕瑞对该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他现在不可能建立该专业。

据了解,近年来,在用何夕瑞制作的提琴演奏后得到了不少高水平专家的好评。世界著名青年小提琴家帕格尼尼金奖获得者宁峰和世界著名青年大提琴家秦立巍,对用泡桐木做出的小提琴和大提琴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秦立巍说:“没想到三圆琴的高音区这么漂亮!比国外的名琴还要清澈透明。”当代表世界小提琴演奏最高水平的马科思和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使用了他造的琴后,都连声称赞:“好琴,太完美了!

 

作者:重庆晨网记者 吴国富

责任编辑:宣传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