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救赎为重任 抚幼雏以慈悲 谱大爱之华章
记江北民进会员、爱心妈妈曾美华
我拿起这样一份简历:曾美华,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户籍簿上一查一大把,好比那群众演员甲乙丙丁。江北民进会员、蜀都中学退休女教师。哦,同行前辈、会员先导。应该是个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将青春和汗水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基层会员。现在嘛,翻翻眼,脑海中飞快映出这样一幅画面:花白的头发,蹒跚的脚步。岁月也许早已把她打磨成这样一幅场景:买菜做饭收拾屋,麻将散步坝坝舞……历史的车轮怕早已将其遗忘在城市的角落,慵懒而麻木地旁观着时代的变迁,任其岁月朝起朝落吧。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首批“爱心家人”的参与者,失足少年心目中的“爱心妈妈”。多年来坚持关注、帮教多名失足少年,使他们重获新生。并将此经历整理成20多万字的手稿——《与失足少年的零距离——爱心家人手记》。她的爱心和善举温暖了失足少年残损的心,鼓舞了他们努力改造、重获新生的勇气。她的善举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瞩目,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她的感人事迹。咦!没想到,实在没想到。在同龄人逗鸟遛狗、闲坐唠嗑的当儿,她却悄悄以另一种方式演绎自己退休后的快意人生:担救赎为重任,抚幼雏以慈悲,谱大爱之华章。反复咀嚼着最后的文字,在敬仰的同时不禁有了一丝的好奇:是何等缘由促使她向素不相识的失足少年伸出援助之手?又是什么样的信仰和使命支撑着她不顾年老体弱,不避严寒酷暑常年行走在去少管所的路上,用弱小之躯为失足少年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敬仰和好奇促使我透过这薄薄的简历走近曾美华,走进紧闭而神秘的铁门,找寻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感悟那被寻找回来的世界:
一、一张“母女”相拥的温馨照片
父丧母溺性乖张,难忍严教恶胆生。
误毒家亲把命犯,谁解心结自闭锁?
——未成年犯戴思寒
看,快看这张照片:花白头发、慈眉善目,正笑足颜开,张开双臂环拥女儿的妈妈。明眸皓齿、畅怀大笑,一下扑到妈妈怀中撒娇的宝贝女儿。谁见了谁都会羡慕这亲密无间的母女哟。什么,她们不是母女?……,咦?——哦,——嗨。看这情形,不是母女也胜似母女了。叹!——比真母女的情感更可贵。
“妈妈,我好想你,你怎么才来?有好吃的吗?”“嗨,傻孩子,妈妈这不是来了吗?”看着眼前这个在自己面前撒娇的漂亮活泼的小姑娘,往日探视时的情景不禁历历在目:那蜷缩在幽暗角落里不吃不喝、不言不语、目光呆滞、神情恍惚的孩子。哎,多少次了,每次来都看见这番场景。你不知妈妈有多心疼。孩子,妈妈知道你一定在为瞬间的恶念酿成的苦果而愧疚、悔恨、自责……。孩子,虽错已犯、罪要赎,可也不能将心紧锁呀,天下哪有不犯错的孩子。你亲妈妈在天上一定会原谅女儿所有的无知的。况且你现在的样子让她有多难过、多心疼哟。来,为了你亲妈妈,为了你自己,笑一笑,振作起来。看看妈妈给你带什么了:喏,这是红红的中国结,给你装饰床头的。这是你爱吃的凉拌土豆丝。妈妈特地请教高手做出来的,好吃吗?这是你上次嘱咐我买的法律书,好好学习。还有这,瞧,雪白的羽绒服。穿上妈妈看看,咱闺女真漂亮……。对呀,这才是妈妈愿意看到的开心女儿。来,乖女儿,咱母女俩照张相作纪念。
二、一段欢迎回家的幸福视频
寒窑残破无管教,混迹江湖把案涉。
身陷囹圄苦挣扎,谁抚浪子孤独心?
——未成年犯王永佳
瞧,精心布置的会场里正播放着欢快的音乐,五颜六色的彩带映照着大家兴奋的笑脸。黑板上“欢迎回家”四个红色的大字仿佛正敲着锣打着鼓迎候着某个重要人物的光临。“来了,来了。”大家簇拥着一个高挑、帅气的小伙子走了进来。不过他显然还不怎么适应作为注目的中心,只见他涨红着脸低着头,嘴唇紧闭,两手局促地搓着衣角,一看就是个害羞、腼腆的孩子。如果,如果不是那身印着监号的囚衣。——是他,这就是王永佳,这个自小母亲离家,父亲劳教,无人管教浪迹社会误入歧途的孩子,这个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的少年犯。今天终于迎来了他刑满释放出狱的日子。
“永佳,祝贺你出狱了。”“永佳,从今以后你将重获自由了,一定要振作起来,改过自新,作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此起彼伏的祝福、鼓励声响彻会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仿佛过了半个世纪,王永佳稳了稳身子,慢慢抬起头,双手接过蜀都中学党支部书记赠送的笔记本,蜀都中学支部主任徐晓老师赠送的新鞋……。“谢谢,谢谢。”面对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祝愿,一件件寓意深刻的礼物,王永佳的眼睛湿润了:多亏了管教们严厉的监管,曾妈妈苦心的规劝才使我迷途知返、沉心改造、重获自由。曾妈妈你在哪儿?王永佳四处张望,搜寻那日日期盼的熟悉身影。看,快看,那怀抱着一束红艳艳玫瑰,露出幸福笑容,向王永佳走来的慈祥老人不就是他日日思念的曾老师,曾妈妈吗?那慈祥的笑脸和往常一样,“永佳,欢迎回家”妈妈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伸出手爱抚的摸摸他的头,“瞧,又长高了。永佳,从今天起,你就是自由人了。要彻底告别昨天,好好做人哟”。“嗯,知道了,妈妈,你放心。”王永佳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这样温暖的爱抚,贴心的话语不知在脑中重复了多少遍了。哦,不是幻境,不是昨日,又胜似幻境,胜似昨日。一年了,360多个日日夜夜,自从2006年10月未管所公开向社会征集爱心人士与未成年服刑人员结成一帮一对子以来。曾妈妈成为未成年犯管教所首批“爱心家人”中的一员,作为王永佳的帮扶人,这样的探视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了。每一次曾妈妈都走着同样稳健的步伐,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满含深情的絮絮劝导和严肃的批评。还有那每当看到永佳进步,听到管教们的表扬时露出的欣慰而慈祥的笑容。是管教?是老师?是朋友?是亲人?……当所有的称呼都不足以表达王永佳内心情感的时候,唯有“妈妈”这个称呼能饱含所有的感激、信任和亲切。
“永佳,换上新衣新裤,从此就要走新路、做新人哟。”“嗳!”永佳没有了刚才的腼腆,爽快的答应着。“咣铛”铁门关上了,社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少年。
三、一次收获颇丰的感人专访
桃李满天无须夸,勇担重责释遗憾。
幸搭爱心联谊桥,誓助顽童新生路。
——爱心妈妈曾美华
迎面而来的曾妈妈虽年近花甲却精神矍铄、笑声爽朗,侃侃而谈的话语中时时感到她那悲怆满怀、责任担当的使命感:“走近少年犯,帮扶了这么多孩子,真的感到家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家的残缺,母爱的缺失往往是孩子堕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原因。哎,当年的那个孩子,要是我再多关心关心他,说不定会有着另外一条人生路……。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和我一起向那些失足的孩子伸出手,帮帮他们,爱爱他们。”
走进的曾妈妈简陋而整洁的家。映入眼帘的是那厚厚的一叠手写的书稿——《与未成年犯零距离——爱心家人手记》;那摆满了书桌的各种法律书籍和相关的青少年犯罪学、青少年心理学教材;那一张张青春年少的照片和详细记载着他们改造记录、成长心得、出狱工作情况的登记表;那一条条对她先进事迹的报道新闻、网页、视频……。翻阅着这一本本都密密麻麻记满批注的手稿,聆听着曾妈妈朴实而深情的讲述,4年来坚持不懈的救赎过程在我的脑海中重现,如数家珍的介绍,使无数个个性迥异的顽童形象在我心中鲜活。只是,曾妈妈,您忘了告诉我在这成绩背后您所付出的辛劳:那从家到少管所的路您记得走了多少遍?那苦口婆心的劝导您说了多少回?那一个个深奥的法律术语您请教了多少人?那厚厚的书稿您修改校对了多少遍?那并不灵便的手敲击键盘有多吃力?那为解决出狱孩子工作而踏破了多少居委会的门槛,求了多少人?更不要说旁人的误解和不屑、孩子的反复和无常……。是的,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以至于记不清了。哦,曾妈妈,记不清了也就把它遗忘在了风中吧。我知道,唯有担救赎为重任,抚幼雏以慈悲,谱大爱之华章的责任和使命您一直牢记着的。敬哉!叹哉!
四、一份重任负肩的时代感言
母爱真情永传承,基石铺就博爱路。
重义担当宣宗旨,大爱火种众人拾。
——追随先导的民进后生
我的手中分明拿着的是曾老师薄薄的简介表,可当我追随曾老师的征程重走一遍帮扶路,再一次细细品味这薄薄的简历表,却实实感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仅仅将亲生孩子揽在怀中为其遮风避雨的舔犊之情,这是连动物都有的本能;教师的爱心和责任也能促使我们对学生宽容与严厉并进;可当面对更广阔的天地,面对毫无血缘和瓜葛的人们,我们是否还能俯之以慈悲之怀呢?当有一天一个弱小,甚至罪孽之躯仰望四周,怯生生地伸出手渴求我们的救赎时,我们是否能超越自私和狭隘,将动物的本能、个体的小我无限期的放大,真正做到:大爱无疆,大道无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年轻的民进后生,当我踏进这一职业,这一组织的门槛,纵观前辈先烈、横看同辈仁人,无时无刻不发现有多少人在极力地宣讲着、无声地践行着这滚滚洪荒中爱的真谛。历数咱民进前辈们:冰心、雷洁琼、郑振铎、周作人……,无不是在用一生诠释母爱、践行着博爱、宣扬着大爱。而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曾美华老会员正用自己的言行向我们后来者再一次宣讲了爱的内涵和真谛:担救赎为重任,抚幼雏以慈悲,谱大爱之华章。那么让我们紧跟先行者的步伐,将手勇敢地伸向那些渴望帮扶的人们吧,把他们的手紧紧拽在我们的手心,用最真挚的情、最纯洁的心去贴近他们,洗涤其污秽之衣、剥离其罪孽之身、捧起其纯洁无暇的水晶之心。让我们彼此完成心灵的救赎,共同谱写大爱的新华章。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