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互联网缘何“+”不进公共交通

来源:重庆政协报 1月26日五版|作者:凌云|时间:2016-01-26

 

 

2015年4月,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发布的一份全球拥堵城市排名数据显示:重庆市成为该榜中国大陆首位、全球第十二位的“堵城”。——“这怎么可能?!”重庆人为意外上榜吃惊之余,也开始加大对身边交通状况的关注和反思。

民进市委即为其中之一。

“总体而言,我市的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实际改善情况并不如人意!”2015年,民进市委就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专题调研,所见所闻,令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克敏喜忧参半:

喜的是,“十二五”以来,我市努力提升公众的出行效率,在公共交通建设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互联网+交通”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智能化基础;忧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住人口持续增长,交通问题仍然是绕不过的“瓶颈”,市民“出行难”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成为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伤”。

民进市委决定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期间提交集体提案,建议以“互联网+”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助力重庆公共交通快速发展。

重庆,你为什么这样堵?

看到TomTom发布的数据中,重庆早高峰的拥堵指数高达82%,全球排名第二,民进会员、渝北区经信委副主任俞容龄补充道:“高德地图新近发布的我市早高峰‘首堵’是渝北区红锦大道!”

该地是双向10车道,还有轨道3号线和6号线经过,硬件设施应属相当不错。但早高峰时,拥堵的节点却恰恰是红锦大道沿线的立交桥、公交车站和轻轨站。这是为什么?

俞容龄分析,问题核心在于路面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及时疏散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大量客流,而轨道交通的运能与运量严重失衡,等待及换乘时间长、过分拥挤而乘坐体验差等因素,也导致众多周边市民不愿、不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表面上看,红锦大道拥堵是因为私家车聚集太多,而私家车‘添堵’的原因是该路段沿线和周边的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缺乏吸引力,但究其根源,则是各个方向交通流数据没有通过互联网‘+’入到规划与决策系统,干线与支线交通的接驳不匹配,导致组团式城市的发展速度与交通流的增长不匹配、公共交通运作效率及乘客体验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她说,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不同交通流的有效接驳是一个有机关联的系统,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交通组织设计是化解城市拥堵的主要途径。但在实践中,由于各交通方式分属不同系统,工作重心、设计规范、信息接口各不相同,对各方式之间的接驳问题未考虑或考虑不足。“以轨道交通为例,虽然有专享路权、长程输送、准时快捷等优势,却往往因为接驳分流的规划和设施不匹配,反而加剧节点拥堵。”

各种交通方式未能有效接驳,公共交通难以实现高效便捷,怎么办?“要突破交通拥堵‘瓶颈’,必须尽快实施以大数据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战略。”俞容龄认为。

把互联网“+”进公共交通

“十三五”是互联网转变为国民生活方式、企业发展常态、政府执政方法的关键时期, “互联网+”在交通这一互联互通基础领域的应用无疑也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民进市委在调研中发现,从实施一小时内免费换乘,到大力建设轨道交通,从优化公交运行线路,到依托全国首批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唯一在省级区域实施的国家级信息化试点工程“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等重大物联网涉车应用项目,我市发展“互联网+交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是,如何将“深度信息互联+广义创新”作为核心引擎,推动交通在硬件方面实现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化,软件方面实现民生服务便利化,还需逐一破解传统智能交通建设中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

互联网为什么迟迟“+”不进公共交通?

“首先是公安、交通、规划等部门数据资源未整合,一直是依托各自的垂直信息系统,造成‘信息孤岛’问题突出,互联网与交通融合不足。”张克敏说。民进市委由此提出,要消除“数据壁垒”,搭建交通云平台。整合部门和行业数据资源,围绕智慧城市顶层架构,以民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铁、水、空、公(路)多元交运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实时采集互换,尽快培育“互联网+交通”新兴业态的分类大数据交易平台,尽快形成满足全面支撑一体化智慧城市管理的交通大数据平台。

“其次是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方面的大数据运用欠缺,造成城市空间资源浪费。”张克敏说,虽然早已启动智能交通建设,但往往在实际建设中得不到充分应用甚至闲置,使得交通规划严重滞后甚至成为摆设,导致新开发区域内的交通流无序发展,人为拥堵频繁发生。民进市委提出,要尽快整合“互联网+”交通规划、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通过智慧城市的云数据分析来指导城市规划,并由此统筹利用交通、基建、科技财政专项资金。

“智慧公交”:绿色共享

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给社会公众日趋良好的交通出行体验,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基本道路。而重庆作为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创建试点城市之一, 建设城市一体化公共交通智慧网络,满足最大多数人绿色共享出行需求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推动互联网更快“+”入公共交通?民进市委认为,必须增强公交大数据服务市民的有效性。

他们建议,借鉴南京国际化“公交都市”、杭州“微公交”等先进经验,提速绿色智慧公交云平台建设。通过集行业监管、规划决策、考核补贴、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公交基础设施信息采集及属性数据梳理,建立起覆盖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步行、候车、乘车、换乘四大出行环节的分类考核体系,构建服务指数及服务质量考核架构,通过云数据汇聚评价,实现公交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实时监测与发布,以数据资源的云共享来实现城市一体化公共交通智慧网络,进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方便市民利用互联网出行,早日把重庆踢出世界“堵城”之列。

诚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打造优质高效的“智慧公交”体系,并非一日之功。民进市委在调研中看到,由于管理体制、运营机制、通行环境、人员素质、服务质量、价格体系、线路、车辆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导致我市公共交通水平仍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停车位、公交停车港、立交桥等交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公共交通“拒载”、“赖站”等现象时有发生;公共交通的“肠梗阻”导致市民更加倾向于“购车代步”,私家车与公交车争抢有限的公共道路资源,形成新的拥堵……

民进市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还需“软硬兼施”,抓好硬件设施的智慧化,和软件服务的便利化——

交通无缝衔接是硬件工程的重要抓手。民进市委建议以“零换乘”为目标,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路面交通、机场、码头等不同类型交通站点间实现无缝衔接;科学设置换乘站,使乘客从一种交通工具下来后不出站或一出站就能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相应的,在软件方面,安全、方便、快捷和价廉,才能真正简化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间的接驳难题。因此,民进市委建议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调价机制,让公交价格更亲民,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切实降低市民出行成本,使“公交优先”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公共交通网络优化也是重要的硬件工程。民进市委建议,城市交通道路规划要尽量做到一步到位。要从合理设置轨道、公交发车频率,交叉口信号控制合理配时,公交信号优先及规范交通出行行为等方面挖掘潜力,提高通行能力;同时,采用交通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多路径诱导整个城市交通流处于均衡状态。

与之对应的是提高公交体系规划和建设水平。民进市委建议,改革道路交通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统筹协调。以大数据为基础,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科学进行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设施的改造升级,避免盲目性。

(影子 供图)

作者:凌云

责任编辑:宣传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