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
专家解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让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就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等提出“顶层设计”。
这是中央出台的第一份系统性、完整性地阐述要素市场改革思路的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重点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意见》的出台,将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长远的基础性影响,将为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新潜能、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要素市场发育滞后 改革势在必行
《意见》指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商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要素市场建设和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等,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当前,我国还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些弊端,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意见》正是瞄准各类要素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从地、人、资、技、数等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具体举措,使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基地执行主任陈彦斌教授指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内生增长动力应对不利外部环境的重要支撑,是让生产活动尽快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重要保障。“以往的要素市场改革往往各个击破,此次《意见》则从整体层面系统性地提出了‘破局’之策。”
五大要素分类施策 凸显时代创新
《意见》分类提出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多位专家指出,我国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推进市场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各有不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方面要不断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对于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向这些区域集中,推动提升城市聚集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动能等大部分会出现在这些区域。这就要求打通城乡之间人员、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的双向流动通道,重点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刘世锦表示,《意见》的出台,利于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王一鸣认为,《意见》提出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等改革举措,有效阻止了农村土地长期被排斥在土地市场之外,城市土地“招拍挂”和协议出让等不同价格的现象。
对于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宋晓梧表示,提高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水平,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劳动力要素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提出了四项体制机制改进意见,宋晓梧认为可以归纳为 “两个畅通”,畅通落户渠道和畅通职称评审渠道。《意见》对于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劳动力的创造性,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者的积极性,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目前,还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受到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制约,难以实现市民化的问题,《意见》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等,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上述问题。”王一鸣表示。
对于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王一鸣指出,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为重要。《意见》主要针对金融资源主要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出放开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增加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
彭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使之真正成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意见》提出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对债券市场,强调扩大市场规模,丰富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并提出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增大,影响广泛。
对于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刘世锦认为,技术对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意见》强调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他认为,科研活动的国际合作是技术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畅通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通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正在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的背景下,加快培育技术要素市场,对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王一鸣说。
对于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宋晓梧表示,把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单独列出,反映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也是《意见》的理论创新点。《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数据权利体系,根据数据性质逐步分类确权赋权。对于有主体信息的数据,明确该主体的所有权,完善个人信息授权制度,允许授权使用;对于主体信息不明、采用脱敏技术处理或深入分析挖掘的数据,明确数据开发主体的所有权,赋予企业这些数据信息的自主使用、共享、开放和交易,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防止脱敏后的数据追溯到用户或者被复原。宋晓梧认为,这对于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支持构建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指出,数据是一种在互联网时代涌现的新型生产要素,在产权界定、配置模式、定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有待探索的议题。数据要素化和要素市场化的过程双重叠加,使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进程更为复杂。为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应当兼顾合规需求和创新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考虑中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密集型产业的领先地位,在制定政策时必须鼓励市场主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各种有益的创新和探索。
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 奠定长远影响
多位专家指出,完善要素市场,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关键。《意见》在“顶层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正确界定“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两者发挥作用的边界,为深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带来长远影响。
王一鸣认为,《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也就是政府从“定价格”向“定规则”转变,充分体现了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
“在全面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探索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守住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底线。”周黎安认为,《意见》在论及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也重点提到了政府应该扮演的积极角色。这包括“完善政府调节和监管,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必须看到,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要素资源并非是万能的。否定市场或政府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关键是要正确界定政府和市场两者发挥作用的范围和边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副所长刘泉红说。
“《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改革举措,势必对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周黎安表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两大基石,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已经呈现清晰的改革路线图,为后续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方案实施与落实指明了方向。
刘世锦认为,《意见》对新形势下完善要素市场作出了系统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切实有效的具体安排。顶层设计主要是管方向、划底线,在此前提下,要给地方、基层、企业和个人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允许试错纠错,鼓励大胆创新,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出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形成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翔峰指出,《意见》释放的重要信号在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根据改革思路,今后将出台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和提高要素配合效率,持续释放制度改革的红利。
作者:章斐然、初梓瑞、吴晓琴、孙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