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们抢话筒发言 实话实说有话直说
代表们抢话筒发言 实话实说有话直说
“两会”代表委员们能说话,有话说,提建议也更深入,更细致
今年的重庆“两会”,有哪些新风尚?他们的建议提案,关注什么内容?
这两天,我们的跑会记者,以他们的视角去观察“两会”。通过这组稿件,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今年重庆“两会”的新变化。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凃源 蒋艳 刘敏 杜海 罗强 罗薛梅
调查更深
4委员分工调查 联合写建议
委员履职,提案质量是关键。
在今年的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宋春梅的提案颇受记者们的关注。
“调查充分,建议有建设性。”这是看了宋春梅提案内容的跑会记者们的一致认识。今年,宋春梅一共提交了5份建议,每份建议的字数都多达数千字。有调查,有对比。
“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近100万辆”;“每天,主城区拥有小汽车家庭因交通拥堵,造成经济损失比乘坐公共交通多支出12元,一年需多支出1.4万元;一年花在路上的时间,因“堵”要多用去754小时(相当于31天)。”……
“这些内容,我们4位委员是走访了公安、交委获得的数据。”宋春梅说,仅此一个提案,4位委员从年初就开始跑现场、到部门。到开会前夕,大家坐在一起,才共同写出了这个提案。
“代表履职,在会内,也在会外。”宋春梅说,会议时间不长,但会外功夫要做足。当然,大会休会期间,也要积极的为重庆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说话更直
判决两年了,为啥20万的薪水还没拿到
“我发个言,讲一件事:昨天晚上有点晚了,一位农民工来敲了我的门。”市政协委员左娅,1月20日在讨论“两高”报告的时候,这样开头。
敲门的农民工,是来反映讨薪问题的,他也是一个小工头,被欠了20万的薪水,法院两年前就判了,但他迟迟未能拿到钱。
左娅要说的,是执行难问题,是每年底都会出现的“讨薪”问题,“在座有政法系统的领导,我就只说这一个事情,年底了,希望对欠薪有足够的重视。”左娅说,“我们不能让他们看不到希望,昨晚上我睡不大着,因为我心情沉重。”
说话直,是左娅的特点。
头一天,她在发言中,她对于现有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提出批评。
“我们的学校,应该教习小朋友爱护自己、不为坏人保守秘密、背心裤衩遮住的地方不让人摸等等。”这些直来直去的发言,很容易引起共鸣。
依据更足
带着问题月饼到会场解读食品安全
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一号提案”的现场办理很受关注。在提问环节,市政协委员杨亚丽带来的两个月饼,成了会场上最直接的“问号”。
这是两个放了3年多,依然光鲜如初的月饼。杨亚丽的一个朋友曾用快速检测仪,测出甲醛超标八九倍,这让杨亚丽很吃惊。在参加现场办理会议前,她特意从办公室带到现场来。
负责“一号提案”办理的12个部门负责人,看到这两个月饼,认真地听杨亚丽讲起来。不回避话题,虚心接受建议,并进行了现场回复。主办单位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说了正在做的工作,下一步的打算等,比如建食品检验实验室、网上公布“黑名单”,试点先行赔付制度、给食品上“保险”等。坦诚的回复,也得到“一号提案”提出者的认可。
讨论更热
代表们喜欢抢着话筒发言
21日上午9点,代表团全体会议开始不久,涪陵区代表团的代表们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开展激烈的建言和讨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鼓励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作为一名在农村投资的企业家,人大代表姚德平对着话筒开始说起来,农业企业利润薄、风险很大,如何引导城市资本投到农村?这是政府和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你的资本投向农村是干什么?流转来的土地是不是种粮食?”姚德平话音未落,市发改委主任、人大代表沈晓钟便开始抢话筒发问。
“种蔬菜!”姚德平简短回答。
“蔬菜是你看到它有效益,你才去种。资本投入农村市场收益,应该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不能由政府来保障它不贬值,保障企业投资就有回报。”沈晓钟说出自己的看法。
“我的意思并不是让政府保障企业投资就有回报,而是政府应该加大农村抗旱、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从而来促进和引导资本进入农村市场。”见被误解,姚德平再次抢过话筒,补充自己的建议。
整个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其实,代表抢话筒,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很普遍。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代表们履职水平的提高:能说话有话讲。
方案更细
轻轨匹配机场,建议精确到分钟
“噪音到底谁管?”“轨道3号线的运行时间和机场不匹配”……
民生问题,一直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市人大代表谭平川提出建议,完善重庆江北机场轨道交通运行时间。
他说,轨道3号线现有运行时间已不能满足旅客的需要,轨道3号线首班车发车时间为06:30,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2:30。
在现场,他拿出了5个表格,以证明轨道3号线首末班发车时间与机场航班运行时间不匹配、早晚客流量等问题。
“轨道3号线首末班车时间与机场首末班航班运行时间之间分别相差约1小时和3.5小时,造成早晚班旅客无法选择轨道3号线这种交通方式。”谭平川建议,轨道3号线适当调整首末班车运营时间,尽量与江北机场航班运行时间同步。
他还给出了具体调整建议:将轨道3号线首班车(市区-江北机场)时间从早上06:30提前至05:30;将轨道3号线末班车(江北机场-市区)时间从晚上22:30延长至24:00;在调整时间段,线路可考虑为两路口-机场,发车间隔可适当增加。
“代表们说问题,不是泛泛而谈。”会后,一列席此次讨论的工作人员发出感叹。
视角更低
关注百姓小事,建言民生细节
所谓百姓生活无小事,事事总关情。今年人代会,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较长的一段话,关心关注百姓小事,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1月20日上午,市人大代表、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杨斌在审议中提到了一件小事。完善和畅通路网同时,我们不能忘了人行道的畅通。
“有时候,在人行道路上走着走着,这路就没了,成了断头路。”杨斌对这个“小事”的关注并非一天两天。
在杨斌看来,修天桥、地下通道,是解决过街难、人车争道,而人行道路的畅通,同样有利避免人车争道,解决城市道路拥堵。
连日来,在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还有一些小事、小问题,在代表们看来是“事关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效的大事,更是治理城市拥堵的大事。
比如,1月20日上午,渝中区代表团的一位市人大代表,就特别关心“公交车”问题。
这些都是一些细节问题,我们在办好大事之时,应该把这些“精细化”管理的小事布置好。
(本文原载2014年1月23日《重庆晨报》)
作者:凃源 蒋艳 刘敏 杜海 罗强 罗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