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必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四个“基本”到五个“基本”
一、从四个“基本”到五个“基本”体现了在攻坚克难新阶段进行新的伟大实践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提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现在,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从原来的四个“基本”发展为五个“基本”。每个“基本”的提出,都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新开拓。习总书记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攻坚克难”纳入报告主题,这些都标志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我们党在原有“四个基本”的基础上提出基本要求,是在新阶段进行新的伟大实践的时代要求。
提出“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是新阶段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的需要。实践发展无止境,思想解放无穷期。随着实践发展不断迈上新起点,思想观念也必须不断解放到新高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故事”、“中国奇迹”、“中国震撼”、“中国贡献”等一片赞誉声中,要防止被捧杀、被神化,把已见成效的东西固化为恒久不变的模式,防止用过时的经验裁剪现实、框定未来,而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切合实践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就是我们党着眼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习总书记强调,这些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当前,我们要冲破思想观念障碍,关键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这些基本要求上来。
提出“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是新阶段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需要。利益是决定人们行为取向的根本因素,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形成的合力是创造历史的强大动力。利益固化,直接损害人民群众追求利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阻滞社会发展进步。习总书记突出强调“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利益固化这个改革发展道路上的突出障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觉醒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强烈地要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求共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如何解决这个突出矛盾?“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这是顺应人民意愿,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锐利武器。按照这些基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就能保证改革向着人民共享成果的方向发展,从而深度调整利益关系,全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提出“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是新阶段聚合改革发展正能量的需要。正能量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积极力量,是契合人民群众价值理想而激发出来的社会力量。“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既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又高度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价值理想,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坚持和贯彻这些基本要求,就能够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相呼应、对共同富裕的向往相合拍,就能够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正能量全面激发出来。有了这样的正能量,就能平稳驶过“历史的三峡”,顺利进入“潮平两岸阔”的新境界。
二、“八个必须”基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何推进这一事业,老祖宗的本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提供现成的经验,只能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党和人民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性认识。从四个“基本”到五个“基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必须由代表其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导地位来体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讲是高度一致的。“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既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又确保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人翁作用。为此,必须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马克思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表明,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最高价值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依赖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为此,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八个必须”基本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等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最高价值理想提供了内在支撑,同时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等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不断为实现人的发展创造社会条件。坚持“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我们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强化社会和谐的定力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社会既需要强大动力以保持生机活力,也需要强大定力以应对各种冲击,保持和谐稳定。动力不足就会停滞不前,定力不够就会危机四起。“八个必须”基本要求科学地处理了社会发展动力与社会平衡定力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能够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使生产力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使社会发展始终生机勃勃。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能够兼顾国内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兼顾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利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和世界总体稳定。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总结社会主义发展成果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又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探索人类文明的中国创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以中国实际为根本立足点,走自己的路,又要接触、容纳、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科学借鉴西方文明成果有益成分,做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既是党和人民自己的经验总结,又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吸纳,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有益借鉴。坚持贯彻这些基本要求,我们就一定能够集百家之美,采众家之长,成就中华文明新形态和社会主义文明新成果,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三、贯彻落实“八个必须”基本要求,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八个必须”基本要求,作为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最新认识成果,必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把这些基本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境界。
以“八个必须”基本要求为武器推进思想解放。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使基本要求“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成为共同信念,是思想解放的最高要求。信念不仅是对真理的高度认同,也是情感上的深度投入,更意味着行动上的坚定执著和高度自觉。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八个必须”基本要求为指导夯实思想根基,用其蕴含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矫正思维方式,用与其一致的科学观念支配思维活动,真正把基本要求确立为共同信念。
以“八个必须”基本要求为指导推进实践突破。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八个必须”基本要求的同时,也在各项战略部署中充分体现了这些基本要求的本质规定和价值取向。诚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八大对各项工作的谋划和部署都是遵循和体现这些基本要求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我们要把始终坚持这些基本要求与深入落实各项战略部署结合起来,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切实把基本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解决难题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八个必须”基本要求为导向推进制度创新。“八个必须”基本要求具有宏观指导性,其对具体实践的指导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来转化。如果没有刚性制度的保证,在转化过程中就可能变味甚至变质。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的内在精神融入制度、转化为制度,使之切实发挥全局性影响力和长期性指导作用。要把基本要求的精神体现到各项制度建设之中,使其通过制度规则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个层面。要适时把体现基本要求的新鲜经验制度化机制化,以科学完备的制度保证基本要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执笔:赵周贤、刘光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