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的特点与提升路径
文化软实力的特点
精神性和物质性的统一。文化软实力以精神因素为主,但不单纯是精神因素。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蕴含价值理念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通常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例如,一定的文化价值需要通过一定的器物表现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把文化观念同物质产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文化产品来承载、传播价值理念。文化作为影响现实生活的实际力量,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如果脱离一定的物质载体、物质形式和物质实践活动,文化观念就难以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难以成为软实力。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随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推进,文化民族性和文化世界性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一国文化往往是民族发展和世界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物。如果削弱了民族性,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难以在本土扎根和生长,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如果削弱了世界性,文化就难以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基础上,难以获取广泛的思想资源,难以引起世界范围的共鸣和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在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层面上努力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有机结合。
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也有与小农经济及封建制度直接联系的落后、消极甚至反历史潮流的因素;现代文化在推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按照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价值诉求,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全面认识和积极扬弃,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这个问题上应避免走两种极端:一是忽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忽略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同的制度基础和时代背景,夸大传统文化的现代适用性;二是忽略文化的历史传承,夸大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完全拒斥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具有恒久价值的因素视而不见,使得核心价值体系和精神家园的构建失去历史根基。
文化活动和文化关系的统一。文化软实力不仅包含一定的文化活动,而且包含一定的文化关系。这里所说的文化关系是指与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相联系的、人们在文化领域和文化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既包括日常文化生活中的关系,也包括具有稳定性的文化体制与文化制度。与文化活动相适应的文化关系(包括文化体制与文化制度)能够激发文化活动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体现“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文化体制,激励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规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制度等,都属于文化软实力的范畴。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由自发的文化意识向自觉的文化意识转化。文化意识有自发与自觉之分。当文化意识尚处于朦胧的、不自觉的状态时,作用是很小的或很有限的。例如,社会文化心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以感性为主的文化意识,只有经过加工、提炼才能上升为一定的文化观念。当一种文化意识从自发状态上升为有理性观念支撑的自觉状态时,就会变得更加明确、更加强大。自觉的文化意识释放的能量或产生的社会影响,要远远大于自发的文化意识。
由文化的观念形态向文化的实践形态转化。以往一些人较多地关注文化的观念形态,而忽略了文化的实践形态,忽略了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化。实际上,文化的观念形态向文化的实践形态转化是普遍存在的。例如,道德观念、艺术观念、教育观念转化为道德实践、艺术实践、教育实践,文化创意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实践(形成文化产品)等等。只有通过这种转化,文化观念才能体现或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在现代文化发展中,文化观念与文化实践关系日益密切:二者相互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成果转化,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使文化理论的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
由文化资源向文化现实力量转化。我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这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丰厚资源。但它们仅仅是潜在的或可能的软实力。要使其转化为现实的软实力,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改造和再创造。否则,这些文化资源就难以被激活和再生,就难以在新的时代发挥软实力的作用。
由价值理念向价值表现方式转化。有一种说法认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不很清晰,对这种说法需要分析与澄清。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渐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包含许多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经过精炼形象的概括,获得了恰当的表现方式,在现实中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有的价值理念还通过艺术作品、纪念碑和纪念品等形式广为传播,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因此,寻求合适的价值表现方式是表达和传播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
由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转化。如前所述,民族文化的发展同人类总体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民族历史越是向世界历史转化,民族文化也就越向世界文化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指简单地融入世界文化大潮之中,也不是指被外国文化所同化,而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对话和相互渗透日益密切和频繁。在国际交往方面,塑造国家的文化形象非常重要。无论“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我们都应该努力塑造和充分展示国家和民族的良好文化形象,如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良好的道德风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开放的文化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等。重视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转化,就是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勇于并且善于面向世界,充分吸收全人类文明成果,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始终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