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统战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

来源:人民日报|时间:2012-02-10
    统战文化既秉承中华传统文化而文脉相续,又扬弃外来文化而与时俱进,显示出宽广的气度和高远的视野,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传承性、突出的政治意识性、显著的科学进步性和巨大的开放包容性。

  统一战线作为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联盟或联合,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化现象,又为人类创造、积淀和丰富着新的文化资源。

  统战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团结合作的生动实践,既秉承中华传统文化而文脉相续,又扬弃外来文化而与时俱进,显示出宽广的气度和高远的视野,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传承性、突出的政治意识性、显著的科学进步性和巨大的开放包容性。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牢牢占据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原点,是统战文化孕育萌芽和丰富发展的深厚土壤。统战文化以和合、自强、大一统等民族精神为思想归属,强化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注重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引起了各阶级各阶层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统战文化高度凝练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对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制度设计,深刻蕴含着统一战线内部多种力量之间形成的共同政治理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这种突出的政治意识性,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成员对统战文化的自觉继承和遵循统战文化的自我约束。

  统战文化坚持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具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同时,统战文化还是最广泛的中国社会先进分子、进步人物及其联系的人民群众团结参与的实践成果。显著的科学进步性,为统战文化发挥社会思想引领和精神感召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团结和联合,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统战文化具有开放包容性特征。在内容上,统战文化不是狭隘的而是宽广的;在结构上,统战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思想上,统战文化不是排他的而是包容的。

  统战文化兼容并蓄、多元交融,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也形成了自身一些独特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其中,爱国、民主、和谐、同心四个基本内涵,赋予了统战文化鲜明的风格和气派,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和拓展。

  统战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根本价值标准和精神寄托,蕴含种族血统、文化传统、民族道统的认同,从而系牢了同宗同族同文同缘的心灵纽带。每逢历史关键时刻,统一战线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将爱国主义热情上升为崇高的道德责任,培育成统战文化最深厚的情感沃土。

  统战文化与民主相伴而行、和民主本质一致、以民主为发展指向。民主是团结凝聚广大党外人士的共同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统一战线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的运行方式。民主,始终是贯穿于统战实践和理论之中的精髓。

  统战文化以和谐为旨归,注重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既强调同一性和一致性,又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从存在条件上看,统战文化讲求和而不同;从实现方式上看,统战文化讲求以和为贵;从目标理想上看,统战文化讲求共生共赢。

  “同心”是统战文化的思想根基,保证了统一思想的引领、一致目标的激励、根本利益的维系。“同心”,是目标一致和道路认同,更是心理认同和群体归属,形成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了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也为推进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应强化思想认识,增强统战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把打造统战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从党委、政府的政策层面确立统战文化地位。

  各地统战文化历史资源丰富多彩,特别是重要统战事件遗址、著名人士旧居、珍贵历史文物等,承载着统一战线历史进程和文化底蕴。应切实加强调研摸底,对重点实体、标志性实体和文化集群加快挖掘、保护和开发,使统战文化可观可感、可忆可恋。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当代性和人民性,应注意激发统战成员的主体意识,主动、积极运用文学作品、舞台剧目、影像作品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集中推出一批统战成员感同身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统战题材文化产品,推动统战文化的大众传播,不断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