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四人谈:什么是“文化自觉”,怎样做到“文化自觉”
来源:北京日报|时间:2011-11-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需要对“文化自觉”的涵义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编者 ■究竟何为“文化自觉” 李宗桂(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语义上讲,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我觉悟。这个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还是阶层的、地域的,乃至团体的、个人的。一般意义上(广义)的文化自觉,是属于国家民族层面的。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便是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以及对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 按照费孝通的解释,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此外,应具有世界眼光,能够理解别的民族的文化,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接触、对话、相处的能力。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的自觉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文明于人类的意义必不可少。反过来讲,如果人类一旦失去文化的自觉,便会陷入迷茫、杂乱无序、良莠不分、失去自我,甚至重返愚蛮。 ■“文化自觉”首先是谁的自觉 冯骥才: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文化自觉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即知识分子应当任何时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觉,主动承担;还有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党和国家也要有文化的使命感,还要有清晰的时代性的文化方略,只有党和国家在文化上自觉,社会文明才有保障。当然,关键的还要靠政府执行层面的自觉,只有政府执行层面真正认识到文化的社会意义,文化是精神事业而非经济手段,并按照文化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得以实施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文化自觉最终所要达到的是整个社会与全民的文化自觉。只有全民在文化上自觉,社会文明才能逐步提高、放出光彩。 ■怎样理解“文化自觉”中的“人格的自觉”和“个人的自觉” 宋圭武(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文化也是有层次的。最外围的,是物质文化;居于中间的,是制度文化;处在中心的,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格。另外,在文化的建构和演变过程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人格既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灵魂。所以,文化自觉,既包括物质文化的自觉,也包括制度文化的自觉和精神文化的自觉,这里更重要的,是人格的自觉,人格的自觉是文化自觉的终极。 所以我认为,文化自觉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文化自觉就是对自身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讲的文化自觉的主要涵义;另一方面,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形成自觉人格。这里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是文化自觉的前提,而形成自觉人格是文化自觉的最终目的。因为文化自觉最终需要文化灵魂的自觉,而人格是文化的灵魂,所以,人格自觉体现了文化自觉的最终自觉。 李宗桂:现在对于文化自觉理念的诠释,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其属于“宏大叙事”范畴的层面,重视了学理的层面,而轻视了其实践的层面,忽视了其本身具有的提升全社会文化自觉精神的内涵。如果说,文化自觉命题和理念属于“大学之道”的话,那么,现阶段所要追求的目标,就不是“止于至善”的问题,而是要“明明德”、要“新民”的问题。其中,“新民”是更为重要的一步。其中,个人的文化自觉,对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个人范畴的文化自觉,不仅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深切关怀和科学把握之中,体现在对自身文化品位、文化价值追求的实践之中,而且体现在对当地(地区、城市)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关切和贡献之中。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于何处 冯骥才:我们现在常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提,这十分必要。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当然还有各自的内涵。文化自觉是真正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和自觉地承担;文化自信的关键是确实懂得中华文化所具有的高度和在人类文明中的价值。否则自信由何而来? 周文彰(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自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党领导人民推进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力量和源泉。正如六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自于对当今形势的正确把握。全会深刻分析了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形势,提出“三个更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全会深刻分析了国内形势,强调“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自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二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实现“文化自觉”的关键是什么 宋圭武: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中国要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文化自觉就是一个关键变量。实现文化自觉,这里笔者认为:第一,文化人首先要实现自觉。文化人要积极做社会发展的启蒙者,文化人只有不怕摆脱短期个人利益的约束,才能为文化人和社会赢得整体的长远利益。第二,权力行使者文化自觉是关键。文化自觉,一方面需要文化人的呼吁;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切实行动起来,这里权力精英就是转变的关键。第三,要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文化自觉,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而文化的封闭性,必然导致文化的落后性。所以,中国发展,应当积极借鉴国外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为我所用。在文化观上,一味地盲目自大或一味地自我贬损都是不可取的,应当是各种文化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促共进,共同繁荣;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应当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冯骥才:在现实中,实现文化自觉的关键是在政府的执行层面上。或由于长期以来重经济轻文化,或由于与政绩难以挂钩,致使文化在经济社会中处于弱势。文化的缺失不会显现在任何一级政府当年的统计表中,但日久天长便峥嵘于各种社会弊端上,并积重难返。因此说,政府的执行层面的文化自觉成了关键。若要使这一层面具有文化自觉必须要有切实办法。否则,文化在这个层面必然化为几场大轰大嗡、明星云集的文化节和一大片斥资数亿的文化场馆。因为,当前文化的遭遇,往往是要么依附于政绩,要么与经济开发挂钩,化为GDP;文化失去了本身最神圣的功能——对文明的推进,还有自身的发展与繁荣。任何事物只有顺从其本质与规律去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违反其规律与本质就是反科学——在文化上就是反文化的。当然这就更说不到文化自觉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