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两会述评之一:抓住机遇,为中国赢得更好的未来
2011年的中国,正处于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十一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二五”航船即将启程;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本世纪头20年的中国发展关键期,已经“赛程过半”;正处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接续点:“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已经迈过,正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交替点”、“关键期”、“攻坚期”……当“中国号”列车带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果快速驶入新的里程,党中央再次作出明确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0天前,当5000多名代表委员,迎着初春的阳光上路,带着群众的期待汇聚京城时,从中央到基层,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也在问:群众的期待能否上升为国家的意志?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能否抓住用好?2011年,中国将以怎样的姿态出发……
10天来,代表委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发展,从发展方式到社会保障,从热点问题到不太被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慷慨激昂的发言,还是理性平和的建言,无论是观点的“碰撞”,还是计策的殊途同归,不同“声音”的背后,却表达着共同急切的心声——
“抓住机遇,为中国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这是战略机遇期,也是战略挑战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握发展的机遇
“一个10年,成就巨大。再抓住一个10年,国家会怎样,我们会怎样?”两会期间,一个网络论坛上,有网友发问。经济更发达、国力更提升、生活更幸福……提问引起的畅想,是对未来的期许,是对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期盼。
两会上,“机遇”一词,也让代表委员既备感振奋,更备觉紧迫。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真抓实干,奋起直追,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态势中奋力“赶”与“转”,实现“好”与“快”,中西部地区代表委员信心满满——
“弯道超越”,是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代表对湖北抓住机遇的“路径规划”。虽然与沿海地区在发展上有差距,但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起跑线一样。
“把贵州的工作搞上去,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要靠干。”面对发展机遇,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代表强调一个“干”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则是东部发达地区激扬的主调。从城镇化到产业升级,从创新驱动到人才支撑,跨越起跳,其力已积,其势已蓄,其期已至——
“十二五”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江苏要打造自己的“黄金发展期”,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代表说。这个先发省份为自己的“十二五”定下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等目标。“进一步开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局面。”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代表如此表示。
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战略挑战期。“有矛盾,就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湖南邵阳市市长郭光文代表认为,我国目前所处的矛盾凸显期和黄金发展期,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互通的。快速发展同时,如何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经济总量攀升,如何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些,都是代表委员思索的重点。
“从来就不存在‘一帆风顺’、‘吃现成饭’的所谓发展机遇。经验表明,所谓机遇从来都是由成功应对一系列危机,实现对危机的转化而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这样理解战略机遇期。
无论会内会外,这已是一个基本共识——我国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才能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更好的未来。
这是国家发展所需,也是民生福祉所在——稳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人民网的《两会手册》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校长李文阁代表工整地写下寄语。
这样的寄语,也是代表委员共同的心声。
“改革开放30多年,正是由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机遇,我国才实现了历史性变化。”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奎委员说。
在新世纪的头一个10年,也是因为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为我们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机,综合国力举世瞩目,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下一个十年,如何继续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如何备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如何不断弘扬前一个十年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重点。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到完善社保体系,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到降低高企的房价……很多提案议案背后,都是系连民生、关乎稳定的重大问题。
“有稳定的大环境,才有企业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国家所需,也是企业所需。”——来自中国移动安徽公司的郑杰代表如此说。
“老话说,家和万事兴。从村里到国家、社会,只有把各种关系协调好,才能稳步发展。”——来自湖南耒阳龙塘镇龙形村的伍冬兰代表如此说。
代表委员背后是13亿人民。一个稳定的环境,不仅是国家发展所需,也是广大群众福祉所在。在上海一家电脑公司工作4年的赵轶,提起现在的生活感慨万千:在安定、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下,我们年轻人才有可能展示才干,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未来。“社会发展人心思定,动荡不安,最终遭殃的还是咱们老百姓。”互联网上,网友们有着同样的认识。
抓住战略机遇期,首要的任务,仍然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不自满、不懈怠、不折腾,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未来中国的关键所在。今年两会上形成的这种共识,也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稳固思想基础。
这是发展转型期,也是改革攻坚期——
用变革拓宽迈向美好未来的大道
机遇从不会给因循守旧的人带来奇迹。过去的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用变革求发展。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两会内外,代表委员,干部群众,表达着这种坚定信念,积极建言献策。
如何继续以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人大代表、浙江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有感而发:从过去30年持续高速增长,到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绍兴的经济曾一夜间遭遇巨大困难。但他们变危为机,倒逼了“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品质,终于迎来了“阳春三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总经理杨继学为央企支招:“央企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更应注重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以破解经济“两难”,设法找到发展的“两全”之策?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建言:通过调整分配关系实现均衡共享式增长,应对高物价、高房价和高成本“三高”;用“民工荒”拐点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向中高端产业的转变。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如何以更加明确的“民生”指向,导引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赢得了社会建设的各项突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开放团组活动上宣布:“十二五”时期,山西将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让转型跨越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
如何以灾后重建为新的契机,实现科学布局、后发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委书记罗强的体会是:立足特色产业资源优势,立足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优势,立足低碳城市创建领先优势,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实现发展机遇中的“高位求进”。
“未来10年,中国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寻求一个最好的平衡,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和加快改革进程,获得更好的发展结果。”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委员这样归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用变革推开机遇的大门,用发展赢得中国更好的未来。”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心声,道出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也反映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势。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