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重庆市委建议建立文化消费补贴机制
此前,民进重庆市委组织专家、学者,走访了多家政府部门、20多个文化企事业单位、70多位文艺工作者,向市民发放问卷500多份,收集到各种意见建议近200条。调研发现,重庆市文化消费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结构失衡、层次偏低。在市民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看电视、上网是主流;很多市民明确表示“没时间或没兴趣阅读”;很少有人愿意主动购票欣赏文艺表演;KTV、酒吧等场所人头攒动,图书和文博场馆相对冷清。二是文化消费的人群差别、城乡差距较大。中高收入群体的文化消费较普遍且开始注重文化品位,文化消费支出占个人总支出的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而农民工的文化消费仅限于看电视、打牌等花钱不多或根本不用花钱的项目;由于农村和城市在文化娱乐设施和文化消费渠道等方面的天壤之别,农民的文化消费更少,支出几乎为零。
调查显示,62%的市民认为,阻碍文化消费的重要原因是“文化消费过于昂贵”,50%的市民则认为是“周边缺乏合适的文化设施和场所”。
为此,张克敏代表民进重庆市委在发言中大声疾呼:“要让市民乐意为文化花钱!”他们建议:制定促进文化消费政策,建立面向市民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实施“财政购买公共文化产品项目”、“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市民文化消费工程”。出台针对农民工、农民、留守妇女和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公益性文化消费帮扶措施,注意把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市民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文化消费主体,在大中小学增加文化艺术课程的比重;通过媒体和社区等平台,开展由政府资助并向全社会免费推广的文化艺术教育等。
细分文化供给市场,降低消费门槛。科学规划文化项目,“大中小”比例协调,着力开发差异性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出台鼓励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对文化行业进行公益或商业赞助,降低开发成本。政府除了补贴、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外,还应积极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展示平台,降低其营销成本。
改善文化消费条件,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加快城镇“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半小时文化圈”建设步伐,完善从市、区县一直到村(社区)的多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文化消费可持续发展打好物质基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