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进风采/双岗建功/“扇”出荣昌折扇独特“棠香”

“扇”出荣昌折扇独特“棠香”

记民进会员、“棠城工匠”李开军

来源:民进荣昌区委会|作者:民进荣昌区委会|时间:2019-02-20

 

 

李开军,民进会员,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荣昌折扇重庆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11月入选荣昌区第二届“棠城十大工匠”,2019年1月获重庆市第二届“巴渝工匠”绝技绝活展示活动项目优秀奖。荣昌折扇,经历代艺人刻苦钻研、精工创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与江苏苏州的绢绸扇、浙江杭州的书画扇共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荣昌折扇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遵循“老技艺”的制扇人

李开军通晓荣昌折扇所有传统制作技艺。“制扇有一道工序俗称‘削纸口’,削刀精小,并不是人人都会使,很考究力道、耐力和经验,力道小了扇骨偏厚,力道大了扇骨偏薄,力度不均又会使扇骨厚薄不均。”在阳光扇艺店里,李开军正聚精会神精雕细琢每一根扇骨:“若没了这道工序,做出的折扇就没了荣昌折扇的韵味。”

由于父母在折扇厂上班,李开军自小便耳濡目染学习制扇,不到20岁就熟练掌握了制作荣昌折扇的16个工段、140多个操作工序。李开军说,正是这一代代制扇人累积的制扇精髓,让荣昌折扇拥有了独特魅力:扇骨数量多且细密、扇面轻薄柔软、扇面展开幅度大,声名鹤立跻身“中国三大名扇”。

“制扇不难,但要制作出质地精良的荣昌折扇,就必须坚持传统‘老技艺’。”李开军说。尽管省掉一些工序也能制出一把折扇来,但制扇24年,他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折扇,并且每一道该有的工序,一道也不落下,尽量保持传统荣昌折扇的“原滋原味”。

坚持终有收获。2014年,李开军手工制作的10寸方根24方水磨折扇等3件荣昌折扇作品,被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相中”,收藏于馆中。

博采众长革新技艺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等因素影响,手工折扇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收藏性和艺术性。如何使荣昌折扇更具艺术收藏价值?李开军结合20多年的制扇经验,对部分技艺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2008年,李开军专门拜师学习,尝试用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夏布做扇面,并请书画大师在夏布扇面上作画,将夏布折扇定位在精益求精的工艺品上。自掏腰包多次前往苏杭,习各家制扇之所长。2015年,他利用所学在荣昌折扇的扇骨上做文章,用牛骨镶嵌、雕刻、烤花、下部镶嵌、光边、竹节6种工艺制成一套折扇工艺品。这套工艺品获得了第四届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委员会及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一致认可,李开军实至名归成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 

如今,李开军经营的阳光扇艺店里陈列着夏布折扇、“迷你”扇、孔雀羽毛折扇、全棕折扇等,无不体现着李开军这些年在扇骨、扇面上的工艺创新。

“制作技艺革新只为添彩,还得坚持以传统荣昌折扇制作技艺为‘基’,做出的折扇才能‘扇’出‘棠香’。”李开军说。正是坚持这种精神,2013年,李开军花费200多道工序,在坚持荣昌折扇制作技艺基础上精心制成的“全棕丝绸书法折扇”,摘得了第六届中国(重庆)工艺品、礼品及居家饰品博览会银奖。

努力培养传承人

今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李开军制作的荣昌折扇从众多推荐的礼品中脱颖而出,作为“市礼”送给前来参会的国内外嘉宾。荣昌折扇能成为“有面儿、有品位、有档次”的礼物馈赠给国内外宾朋,时常被各种文化展览活动邀约参展,说明其艺术、收藏价值已被认可。这值得庆幸,却面临技艺的传承之困。

“制扇是个辛苦活儿,每项技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李开军介绍,他曾经学习削扇架、扇头和扇胚时,每天使用几小时蛮力下来,肩和手疼得直打颤,甚至手抖到筷子也拿不稳,直到一个多月后他才找到了方法,会使用巧劲儿后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珍惜这份技艺,才会耐住性子学习、练习,所以主动目前要求学习制扇的人并不多,能坚持下来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李开军认为,要吸引制扇爱好者,必须让其看到制扇的前景,对制扇技艺拥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一方面借助各种文化、旅游展览会或非遗体验活动等推介荣昌折扇,进一步提升其美誉度和知晓度,另一方面在传承技艺上下功夫,先后到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化职业艺术学院、峰高中心小学等院校带班、开展教学活动,专门教授学生荣昌折扇传统制扇技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愿意潜心学习制扇的人,让这种古老的技艺能够一代一代传承发扬下去。”李开军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每一种行业,都有一种灵魂,叫“工匠精神”。那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他们用“匠心”锻造出行业品质,铸就一个行业的精神和价值。

作者:民进荣昌区委会

责任编辑:文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