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的街子
去年深秋,我来到崇州街子旅居,体验到了它涵蕴的魅力与盎然的绿意。
水系发达,多条水街互通互连是街子的特色。古镇上的朝阳路是一条南北走向很长的主街。街面很宽,两边在高大茂密的树荫之下是鳞次栉比的前店后院格局。中间是一条流动的清溪,水潺潺,花艳艳,亭阁小桥,花木簇拥。其间再配上了展现川西民俗风情的铜铸各色市井人物,站立溪里或溪畔,铜铸的那些什物和家畜也配合着它们的主人忙碌着,且栩栩如生,耐人寻味。游客来往穿梭,喝茶戏水,购物观摹,视频留影,谈天说地,玩得十分的惬意。霎那间,人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庞大的露天民俗博物馆,被绿之温馨和市井风情陶醉与浸透。
横渠街就在古戏台背后。古镇被古老的水渠半包围着,水渠一直延伸跨过了味江便消失于丛林之间。街的中间用青石砌成四、五米深宽阔的硕大水渠,上面横跨着造型各异又独特精致的多座石桥。渠道两边一排排绿树枝繁叶茂,庇护着古色古香的川西民居。渠水倒映着岸上的绿植花草,一半明晃,一半绿影,岸景与渠影融合成了一幅立体丹青长卷。游鱼成群,时隐时现,在清水草丛下不断地吐着泡泡,蜻蜓贴着水面轻盈地飞行。小桥流水人家,老叟妇幼其间。那身着七彩靓装的大妈们吆喝着,来回上下不停地跑动,又不亦乐乎地打卡拍照,生趣骤添。若遇上绵绵细雨,微风吹拂,水汽弥漫又轻雾飘逸,撑把小花伞慢步,情侣呢喃。忽然间,几只鸭子扇动着大白翅,“嘎嘎!嘎嘎!”地大声放开歌喉,便打破了眼前的静寂。身处此间的妙境,让你一时不知是川西还是江南。
走在街子的大街小巷,吸引你眼球的又是那些高大茂盛,次第舒展的银杏树。有好几条街行道树主打的就是银杏,虽已到了深秋时节,繁茂如玉的银杏叶似乎还没有丝毫要变黄的意思。树林下是绿影,树干是褐绿,树冠则是变幻的碧绿,在青瓦白壁的映衬下更显苍翠欲滴。古银广场上的那几棵千年古银,并不因树龄的年迈而把绿意有所收敛。它们高耸、宏阔、葳蕤的绿云层峦叠障,时而摇摆,时而翻卷,以遮住天幕,把绿铺满旷宇为心中之快感。古镇上分散着几十棵古桢楠,便是银杏的最好伴侣。它们历经沧桑,看惯了川西大坝的风云变幻,充分吸收着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把四季常青的绿荫献给了街子和有缘的四方来客。
那些遍植的桂花树哟真不一般,有着独特的个性。它们很好地利用了与银杏和桢楠的高度差,释放着自己与生俱来的顽强和影响力。无数的金桂、银桂、丹桂抱团发展成林成片,每一棵桂花树就是一把缀满花色的绿伞。它们毫无顾及地在这片土地上繁植、生长与盛开,满街子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馨香。“十里桂香飘,再无别花味”。一夜秋雨过后,桂花的绿叶更精神了,每棵树下好象盖起了一床床厚厚的花毯,花瓣飘落一地。在街道的溪水里,在横渠的渠水中,在味江的江面上,那些拥挤不堪的桂花瓣漂泊着,依偎着,把香气带到了远方。酒店的老板风趣地说,今年的街子桂花足足地比常年推迟了一月有余才盛开,这完全是专门为你们的到来而开放。听了这番话,我们舒心而旷怡,对街子的绿韵又有了新的体悟和感怀。
养花种草,美化环境的意识已深入到了街子居民骨子里。大街小巷都被绿树花草装点着,四季都有可赏的花草,可闻的花香。最可贵的当是他们外来引进,因地制宜的立体绿化。小巷中地面的石缸、陶罐、水池里都种满了水生植物。家家户户还特制了各型花架,上面一层层,一叠叠摆满了生长旺盛的盆载。窗台外,扶栏上,过道旁都用篮子装上花盆悬挂着,里面的各种花草就势蓬勃生长着,十分的可人。特别是各家各户的屋檐下,楼层外的墙边高空处,又巧妙地用大楠竹一破为二,大塑料管削掉一方成糟,堵住两头粘接妥当,再固定稳后放上泥土也种上了花草。象牵牛花、竹节草及一些好种的藤蔓植物就是首选。在人们精心呵护下,水分养料给足,花草们便疯狂地吐着绿开着花。这时,各家各户的墙壁就像挂上了一道道绿色的帘,在风儿的配合下更显得阿娜多姿,十分的妩媚养眼。看到这幕幕添置的妙景,谁又不能不被街子人的绿化意识和创新思维而叹服。
品类多绿色生态的食品,让人们记得住街子。来到街子,有几种古镇自产的美食绝不能放过。汤麻饼数首当其冲,它纯天然配料手工制作,且酥香可口入口即化满口含香。花椒鸭,农家土鸭为主材,传统腌制工序独到,香鲜含卤椒味十足,味觉舒畅。玉米馍和叶儿粑青叶包裹,甜糯适度清真食品,吃起来口感极佳,余味悠长。若是赶上了每年在古镇上举办的街子长桌宴,那川西坝子上的特色美食一应俱全,让你饱餐个够。能与来至天南地北的食客们欢聚一堂,摆着龙门阵,品着菜肴香,那你算是有口福,便不虚此行了。
住与行的舒适和方便,能把客人留住,也是街子的优势。古镇上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民宿和客栈几百家供人们选择。我们入住的“姜雪楠酒店”就是一家民宿酒店,它靠近味江畔,躲藏在很深很深的巷子尽头。院子中有五棵高耸入云,遮天蔽目的古桢楠,立体般的绿植布满了酒店内外,古朴而幽静。每当推开房间的窗户,看到成对而乖巧的小松鼠在楠树杈杆叶丛间,或青瓦房顶上蹿来跳去,那毛茸茸的大尾巴太招人了,让人目不转睛顿生爱慕。每天凌晨五点左右我一觉醒来,而且往往都是被远处山乡偶尔传来的几声鸡鸣犬吠,江上早起飞行的鹤鸣声弄醒。窗外飘进来的缕缕桂花和楠叶的馨香伴着清风,让人神情舒畅清爽朵颐,于是再没有了睡意。等到拂晓时分,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我立马起床出酒店后门,漫步于江边木栈,穿行于树林小径。吮吸着植被和着泥土的清芬,饱览着江与镇和谐天成的风景,享受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那种舒心与愉悦真叫人无以言表。
我们住那家酒店的老板热情厚道且经营有方,特别能把客人留住,旺季时可以说是一床难求。在我结识的朋友中,有来至山西的两老姐妹,本抱着体验几天的想法来到街子。可她们一住下就是一月有余,还不愿打道回府轻易地离开。依恋这里的环境,不舍这里的朋友,难弃这里的美食。为了把这些心中的美好留住,还用“街子缘”为群名建起了一个微信群,可见其良苦用心。在街子的景点或小巷里,若看到有省外的美术院校学生采风写生,就是很常态的事了。有时学生们还独自一人钻进深巷的小院里写生,却没有任何陌生感,就像在自家小院里一样自在。学生们画得很投入,围观的人看得也很认真,一边喝茶一边品评,自由的发挥非常随意。这时的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一点儿隔阂,平和相处毫无杂念,只是轻松愉快地享受着街子恬淡幽雅的生活。
绿色出行便捷巴适。在街子旅居,你不需要跟任何形式的旅游拼团,完全可以灵活轻松地安排自己的行程。若想半日游,你可一个电话电动三轮车夫几分钟内就赶到酒店接送。如到问花新村赏乡村风光,到熊猫乐园打卡体验,到怀远古镇品味三绝,都能在半日里尽兴而归。若要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寻古元通镇,那也均可一日往返,且不留有任何遗憾。
对古人心怀崇敬,守护古迹,街子人有自己的做法。古镇的瑞龙廊桥头,古银杏旁矗立着一座高15米,用石砖建成又雕刻精美的清代字库塔,是街子人信奉“惜字是福”朴素思想的象征。古塔如今保存尚好,已成为街子人精神家园的绿色地标。在街子西边的味江畔有一块绿地,面积虽不大,却打造成了两个古文化纪念园林。蜀王西征纪念园是引进横渠之水建成了荷池,有小桥石径,假山瀑布,休闲茶馆。并将圆雕、深浮雕充分融合于自然景致里面,展现出了一幅古蜀王西征凯旋,安营街子,军民同乐,开怀畅饮的生动史诗般场景。紧邻的树林草坪间是陆游诗歌园。陆放翁曾贬为崇州通判,他常来街子体察民情,采风吟诗。园中有翠竹环抱的放翁雕像,也有运用多种书体镌刻着他数首诗歌的石墩散列树林里,它们已与绿色植物相互依恋而共存。人们又在垂钓观景,喝茶游园中,感受到了诗情流觞和古蜀文化历史的沧桑韵致。
在几百米开外的古镇北边味江东岸,街子人又为乡人唐求修建了唐公祠和唐求广场。一尊高大的唐求石像在几棵古楠掩映下直立着。广场西边的御龙索桥两头,还有两座唐求骑着大青牛,头戴斗笠,腰系葫芦,与山民们对弈切磋的青铜像安卧。竹林下,绿树间,野花旁,那种闲散逸趣和山野风情载现如初且活灵活现,让人难以忘怀。
据传,街子人唐求学识丰厚酷爱作诗,但又不愿为官吃俸禄,长期隐居山野乡里,“唐山人”是他的俗称。他写的诗从不肯轻易示人,常把诗作捻成纸团投入葫瓢之中,任由味江之水漂流而去,且祝愿说“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故人们又趣称他为“一瓢诗人”。在《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收录了他的诗作35首自成一卷传世。这又已成为了街子人的一段美谈,荣耀桑梓而满怀欣慰。
唐求广场也是街子绿色康道的起点,这也可能是街子人的有意而为之。人们在亲近自然,和悦山水,有氧运动时,自然地就记住了这位多才而怪异的乡贤。街子人的忠厚诚恳真算是有情有义了。
不奢华,不张扬,古韵流淌的绿水青山秘境呈现着街子的与众不同。它仿若川西坝子里镶嵌的一颗璀璨明珠,走近亲抚,体验感悟,就会自然地浸染在绿色生态,平和清雅的风韵里。
(作者何朗生,四川营山人,中学高级教师。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开明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知联会画院画师,南充市政协书画院画师,南充开明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民进西华师范大学委员会委员。已有200余幅国画作品和600余首(篇)诗词在多家刊物及多家媒体上发表。并有多幅画作参加了国内各级书画展收入专集,也有多幅画作被国内外相关人士和部门收藏。)
作者:何朗生
责任编辑:罗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