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乡愁
远离故乡的日子,乡愁,如烟似雾般笼罩在游子心头。尝过的美食,走过的路,看过的景,一起玩耍的朋友,都有故乡的影子在其中,成为游子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供游子打捞和安放乡愁。
故乡的美食可化解乡愁。“太香了,还是这家卤鹅好吃……”小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点评着。大学毕业那年,小兰揣着1500元去了深圳打拼。远离故乡的日子,故乡的美食,是她排遣乡愁的良药。
每当心里的愁绪浓得化不开的时候,她就会打电话给母亲,让她寄来最爱的卤鹅。她说,凌晨加完班回到租住的小屋,啃着母亲寄来的卤鹅翅膀,故乡的温暖与美好便涌上心头。靠着这些温暖,她撑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她谈及莲花广场五毛一杯的冰淇淋,美味得令人陶醉;东门桥的羊肉汤、西街子的油炸面、南门桥的油炸汤圆,以及国营红霞甜食店的零食,都成为她心中永远的乡愁。
故乡的人和景能排遣乡愁。一次,和一位做景观设计的朋友聊起童年,他深情地回忆起在故乡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眼里有明亮的星光在闪烁。他说,曾和同学们在荣昌四大名坡之一的“光头坡”野餐,几个男生被涂抹得一脸黢黑的滑稽模样,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县川剧团每个月都会有一场演出,父亲总是带着他去观看。其中,《三打白骨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屈义林的画展、文化馆播放的动画片,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曾经在荣昌的丝厂、蚕茧站、安陶厂、武陶厂内尽情奔跑。
后来,他离开家去北京打拼,家乡荣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曾经玩耍的地方,已经消失在城市的变迁中,留给他的只有储存在脑海里的那些美好的人和景,让他一次次咀嚼回味,排遣乡愁。
故乡的花草也能寄托乡愁。在我的记忆中,是几株海棠花承载了我淡淡的乡愁,陪伴我度过了离家求学的青春时光,在我灰暗的心里涂抹出靓丽的一笔。
记得初中时,每日埋头苦读,行色匆匆,路过楼前的院子时,打量里面的花草,便成了我难得的放松时刻。让这个院子一片生机的是一位退休教师,在他的介绍下,我认识了很多植物,院子里那几株红色的贴梗海棠,像一束束燃烧的火把,磁石般吸引着我的目光。
后来,我去外地读师范,想家的时候,那些海棠花总在我的眼前晃动。让我惊喜的是,学校教室外也种了几株海棠。海棠熟悉的身影,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不再孤单,甚至有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每每看见它们,我的心里就充满温暖。
乡愁,是一份不老的情结,是一个抹不去的记忆,是岁月赠予游子的礼物。遗憾的是,几十年的光阴逝去,许多城市早已改变了最初的模样,离家的游子只有在记忆里去寻找、打捞埋藏的乡愁。
作者简介:
李黄英,教师,《海棠文艺》编辑,荣昌区作协会员,荣昌区政协委员,民进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重庆日报》《重庆晨报》《无锡日报》《婚姻与家庭》《人生》《现代家长》等报刊。
作者:李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