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间 依依小面情
《舌尖上的中国》说,“叫醒重庆人的是一碗小面”,而重庆人的早晨,也的确是从一碗麻辣小面开始的。江苏电视台主持人孟非曾撰文评价家乡的重庆小面:“一碗小面,二两刚好,三种味道,四方来要,五张桌子,六个人吃,七种调料,八勺辣椒,摊摊越小,味道越好,客人越多,老板越狡,莫看小面嘿小,嘿霸道。”重庆小面,名扬天下。
就是这样一碗小面,它的麻辣鲜香里,搅拌着一个城市的生活作料;它的热气蒸腾里,上演着无数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童年小面 初尝穷苦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小时候,最渴望家里有客人来,这样我就能陪伴客人吃上一碗小面;最害怕拿麦子去面房换小面,我苦等一天却提着麦子惆怅回家。在我有记忆的岁月里,生活贫苦,一顿三餐,以红薯、土豆、玉米为主,偶尔吃上一小团米饭,算是父母对我们孩子吃了粗粮的奖赏。而能吃上一碗小面,那可是进入人间幸福时刻,如小面下面还藏有一煎鸡蛋,那仿佛步入人间天堂。
为了能吃上小面,我也爱上了家乡的赶集。每逢三六九,我们乡村万顺场可谓热闹非凡。虽然当时交易的物品不多,但大家还是愿意到场上露一下脸,刷一下存在感。妈妈娘家人在杨洞嘴,离万顺场不过三五里。每逢赶集,总有几个亲戚要来赶集,或舅舅舅母,或七大姑八大姨,或表哥表嫂,或表姐表妹……
邀请亲戚到我家来,成了我赶集的主要目的。亲戚们开始还委婉推辞,找这样借口那样理由。性急的我不由分说,使劲拉着客人的手就往家里赶。客人半推半就,也只好乖乖来到我家。
为了显示主人的热情,早上已煮好的粗茶淡饭,不能招待客人。而为客人尽快煮一碗小面,是最佳待客之法。妈妈从陶罐里取一小块腊猪油,放在烧热的铁锅底,用锅铲使劲来回挤压,渐渐地固体油变成了液体油。然后妈妈再从抽屉拿出一个鸡蛋,在锅边轻轻一磕,两手沿着鸡蛋缝隙一掰开,蛋黄和着蛋清落入锅底,发出嗞嗞的声音。两面煎黄,盛入客人碗中,再往锅里加几瓢水,大火烧开,轻轻地抽一小撮面条,放入锅中烹制,起锅时放入少许盐。然后为客人挑一大碗,为小孩挑一小碗,爸爸妈妈则喝点面汤。享受着仅有油盐味的面条,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多次邀请客人到家后,爸爸妈妈面有难色。我心里清楚家里为数不多的面条已快用完了。巧妇难为无面之炊呀!
接下来,爸妈让我提上十斤左右的麦子去附近面房兑换面条。身材瘦的我,提着沉沉的十斤麦子,走上几公里,找到一家面房。两位工人师傅正把一大撮箕面粉倒入一超大盆子,加上适量水,用手搅拌,制成小面团,然后将小面团倒入漏斗形的机器里,出来面皮,面皮经过另外一个机器,就成了源源不断的面丝。一个工人将面丝均匀地分在一根根一米左右的竹竿上,晾晒在面房外的支架上。我们焦急地等上几个小时后,面丝终于晒干了。工人叔叔开始收一挂挂面丝,放在长长的木制案板上,切成一尺左右的面条,用废旧报纸捆成两三斤左右一把。然后按照客户的麦子重量,称取相应面条。后面来的客户为了能成功地兑换到面条,肆意破坏规则,不按照先后顺序排位,挤占前位。而像我们这些循规蹈矩的老实孩子,最终空空而归,留下一路的失落和怨恨。
我只好第二天一早又来排队等候领取面条。“物以稀为贵”,面条来之不易,我们倍加珍惜。
青年小面 感恩相助
吃着一碗碗小面,走过三年艰苦的初中生活,又走过三年紧张的高中生活。苦尽甘来,盼望已久的大学录取书,我终于拿到了。当时,心里是多么激动,多么高兴。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我从六十里外的忠县县城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目的就是让父母焦急的心得以轻松,让他们把幸福的喜悦分享给亲朋好友。
归心似箭,归家心切。我手握着沉甸甸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一路小跑回家。由于天气炎热,加上我一路因口渴喝凉水,最终导致我中暑了,双腿发力,全身软弱。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一会儿,歇一会儿。终于在晚上八九点,我赶到三姑家,隐约听见三姑一家人在院坝上乘凉聊天。我有气无力地叫了一声“三姑”,然后头一晃,身子不自觉地瘫倒在地。后来听三姑说,我倒下后就不省人事,他们赶紧从家里拿出葡萄糖急救。发现我稍微好转后,他们背我到床上休息。几个小时后,他们端给我一碗小面和两个煎鸡蛋,好让我补充能量。
一口滑舌小面,一口辣香醇汤,我感到体内翻腾,额头微微冒汗,舌头轻轻发麻,元气逐渐恢复。感谢亲人,感恩相助。
中年小面 痛失亲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亲人带来的痛苦。
2005年的国庆前夕,爸爸从家里打来电话,告知妹妹突然离世的噩耗。这如一晴天霹雳,让我和妻子悲伤不已。我们立即请假,返回老家。年迈的父母伤心欲绝,不知所措。接到报案后,警察、法医很快赶到。他们首先调查询问妹夫及相关人员,然后尸检。检查结果排除了他杀,最后鉴定为因妊娠高血压而死。偏僻落后的山村,贫穷愚昧的家庭,让妹妹和她尚未出生的孩子匆匆地走了。
处理完妹妹的丧事,我和妻子心力交瘁。回到老家,倒头就睡,一睡就是七八个小时。
朦胧中,听见有人亲切地呼唤。睁开惺忪的睡眼,发现隔壁的四伯娘两手各端一碗面,每碗面上还有两个煎鸡蛋。四伯娘安慰我们道:“孩子,你们妹妹走了,没办法活过来。你们可要爱惜身体,不要再让你们的妈老汉伤心啊。”
一句暖心的抚慰话语,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面,带给我们人生低谷时的热诚帮助和生活勇气。
2013年农历冬月27日,父亲因患重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他带着对生活、对子女、对乡邻、对亲朋好友深深地眷恋,带着昔日朝鲜战场上的弥漫烽火走了,留下了坚强无畏、乐观进取的人生轨迹。
父亲去世前最后一次吃饭,就是吃一碗面条。他对我的母亲说:“你去给我煮一碗小面,我今天吃了,就不会再吃饭了。”伤心的母亲,走到厨房,精心烹制了一碗家乡小面,端给病危的父亲。执意的父亲颤抖地拿起筷子,挑起面条,迟缓地送入嘴中。旁边的母亲和他们的儿女们,泪如雨下,伤心不已。
家庭团聚,有小面也快乐。痛失亲人,即便山珍海味,也索然寡味。
老年小面 家庭和睦
父亲去世后一年,开始一直坚持呆在老家的母亲,欣然前往重庆,住进我的家。
为了让老母亲习惯大都市的生活,我们必须教会她基本的生活技能。花了一个小时,教会了她乘坐电梯;连续几天陪同老奶奶熟悉新世纪、沃尔玛、永辉等超市,教会了她选菜、买菜;利用业余时间,带她到附近的公园、步行街散步,教会她休闲的方式;家换上了拥有报警系统的较为安全的天然气灶,并教会她正确使用;还为她配备了老人机,以备联系……母亲接受新鲜事物很快,适应能力超强,不到一个月,她就能独立到超市去选菜、购物。
如今,年迈的母亲,与我们住在一起。她最喜欢吃的是各种小面。每天晚餐,我们一起做小面。母亲理理葱子,我则煮面条,调制佐料。分工协作,其乐融融。红烧牛肉面、泡椒肉丝面、香菇鸡汤面……我们逐一烹制,吃的是特色味道,领悟的是浓浓亲情。有时,遇到小面味道不好,我会悄悄把小面倒入垃圾袋。母亲发现后,严肃告诫我:“有时要把无时想,现在有面条吃,我们也要爱惜粮食啊!”有母亲在,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享受无私的母爱!
悠悠岁月间,依依小面情。往事如烟,人生如歌。生命里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浪费,珍惜生命,珍爱人生。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人生就如一碗面,看似渺小的面却蕴涵了人生的奥秘。人生如面,面如人生,用心去烹制,用心去经营,你将拥有绚丽的人生!
作者:卢元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