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学苑/学习园地/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

来源:党建|时间:2012-09-20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一重要的论断,深化了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性实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造性解决。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邓小平曾经对这一《决定》进行了客观评价。他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正是由于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活力地向前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创造和党总结这些创造之间有机结合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完美结合的实践活动,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小岗村的18个农民按下手印,搞起“包产到户”。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建立。由于家庭承包制的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失去了其存在的组织形态和经济基础而趋于解体。1980年2月5日,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果作村村民自发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揭开了中国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序幕。合寨村率先实行村民自治,被誉为和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齐名的中国农民两大首创。此后,全国不少地区都出现了类似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农民的这一创举迅速得到国家认可。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正式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从而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村民委员会铺平了道路。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民自治被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无论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还是村民委员会的建立,都离不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不固守某种理论教条或者某种模式,也从不固化某种具体制度,而是在改革开放的现实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强调,“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这就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质与实践色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厚重的理论特色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和完善的,它从来没有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恩格斯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这恰恰是我们党的突出优点,它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理论指导。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当今世界的大格局与大变动,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厚重的理论特质。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的,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每当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与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历史经验表明,“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不仅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而且包括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三者之间前后继起,相互贯通,融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一个科学体系为后一个科学体系提出问题,留出发展空间,它们之间层层递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和完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所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立足于中华大地,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始终是为中华民族谋福祉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全国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来发展自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第二,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断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之中。如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小康社会的理想已经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密切有关。我们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易经》说,依据自然规律的变化,人类获得自己的命运,变化中有差异和冲突,但最后会走向太和,而和的价值指向是万国的繁荣与安宁;我们有和实生物的世界观,中国春秋时期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的论断,他认为事物由“和”产生,没有“和”就没有万物,“和”是万物之母;我们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2000年前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就要求人们之间要彼此尊重各自不同的观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点;我们有政通人和、和则一的政绩观,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奉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政治理念。这些思想都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民族文化基础。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全面要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和”的思想。再比如,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实际上我国历史上也有公平正义的思想。《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都体现了社会公正。实际上,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不是封闭的发展,而是开放的,是敢于和善于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格局大变动大调整大变革中发展的,是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前进的。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包容中发展的,这是时代的要求。实现包容性发展,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巨大:10年来,中国总计从海外进口达8.5万亿美元,为各国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2000-201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20%,高于美国;从2012年到2017年5年中,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很多世界上的政治家也都承认这一点。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稳健的经济体,中国经济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将带动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一起走向繁荣;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自己经济增长的成果与世界分享,中国的繁荣将使整个亚洲和世界受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和谐世界建设。中国一贯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总之,“四大特色”论断的提出使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立体化、系统化了:实践特色是基础,理论特色是指导,民族特色是精髓,时代特色是动力;“四大特色”论断的提出使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清晰化、具象化,使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作者:

责任编辑:陈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