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进风采/文艺荟萃/全网沸腾,互换卤鹅那些事儿

全网沸腾,互换卤鹅那些事儿

来源:民进荣昌区委会|作者:郭凤英|时间:2025-05-28 10:57:35

2025年4月,这绝对是千年荣昌爆火出圈的重要节点,“卤鹅哥”林江连续跨越成都、重庆、香港、深圳、长沙投喂美国顶流“甲亢哥”的历程,既感动了全网,也促使荣昌区委、区政府漂亮地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以敞开胸怀包容天下的气势,为全球游客敞开了怀抱。

荣昌卤鹅历史悠久,这一只从唐宋时期就流传的“白鹅”,在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中,迎来了一次绝佳的转机。俗话说,一个人在人生最低谷时,如果挺过了,就是人生的转机,就会蜕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一个地区也是如此。当明末清初因为战争、天灾等因素造成四川全境人口锐减,身处成渝古驿道上的荣昌县,曾于康熙六年(1667年),上报在册人口仅“143户,男妇286人”,后来经历 “三藩之乱”,全县人丁几乎死绝。“湖广填四川”时期,湖广移民纷纷入川,今天的荣昌境内百分之九十以上为移民后裔。

各地移民带来了原住地的饮食习惯,为了适应在荣昌的生活,各种饮食方式逐渐与荣昌本土饮食方式融合,荣昌卤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渐渐形成。本地人喜欢吃卤鹅,走亲访友时也大多以卤鹅为礼品馈赠,招待客人时,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非卤鹅莫属。在外地生活久了的荣昌人,最想念的是荣昌卤鹅、黄凉粉、叶儿粑等美食和小吃。改革开放以来,荣昌卤鹅更是遍地开花,随便一个居民小区都会被几家卤鹅店包围,可见卤鹅已成为荣昌人饭桌上的家常便“菜”。

因为卤鹅哥林江,全球网民都知道了荣昌卤鹅;因为荣昌卤鹅,大家也认识了荣昌。在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上刷相关视频,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网友的精辟总结:既然你不能来荣昌,我就扛着家乡跟你跑。最打动人心的,是卤鹅哥的格局,因为他一路追着甲亢哥投喂的,并不是自己店里的产品,而是“荣昌卤鹅”,这是属于荣昌的美食。他给甲亢哥投喂的,除了卤鹅,还有花椒鸡、花生糖等,都是荣昌的特产,当网友大起底他做自媒体的经历后发现,他一直坚持推广的也是助农产品。

“扛着家乡”这个意象本来是虚无的,但在他一路坚持下,已经具象化了。当高温下穿着大花棉袄的林江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荣昌特产时,他急迫而坚毅的眼神,慌乱而笨拙的动作,那些演不出来也不是规划中的表现,完全出自他的品德和格局,他展示给网友看的,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的真诚。

“扛着家乡”追着甲亢哥的结果是,全国各地网友在相关视频后发评论信息的乐趣,在丰富多彩的评论信息里,我独独被全国各地网友提出的“互换卤鹅”的信息感动。网友们写法不同,大概意思是:希望荣昌的朋友给他们寄卤鹅,他们则回寄当地特产。有这样的提议,是大家对正宗荣昌卤鹅口味品质保障的需求,因为荣昌卤鹅的爆火,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这波流量售买假货,欺骗了消费者。

前两天刷到一个视频,主题是“信任就这么简单吗”?一位内蒙古网友在某个视频的评论区留言提出了互换特产的想法,说谁给他寄一只卤鹅,他回寄一只烤羊腿。一位荣昌市民应声让对方发地址和收件人信息,对方也让他发了同样的信息。荣昌市民寄了卤鹅后给对方留言了,对方立即下楼买了一只烤羊腿,很快打包交付快递公司,并将快递单号等信息发给了荣昌市民。荣昌的视频主播发出灵魂惊问:信任就这么简单吗?

类似的故事我无法统计,但我真的感动不已。在正常情况下,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这么简单。这样简单的信任,我也可以理解为大家被卤鹅哥扛着家乡追流量的精神所影响的一种具体体现。

当然,还有一些网友留言说,哪个女孩给他寄一个荣昌卤鹅,他给“她”当男朋友等,这是一种带着隆重娱乐性的调侃,由此也足见网友对荣昌卤鹅的关注度和期待值。在全网沸腾的这波流量面前,荣昌父母官打出的组合拳,适时引发了荣昌旅游热,国外的游客来了,跨省几千里的国内游客也来了,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旅行费用来品尝正宗荣昌卤鹅,也是值了。


郭凤英,女,笔名风中一影,重庆市荣昌区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班学员、重庆市作家协会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重庆市电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重庆文学院首届高研班学员、荣昌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纪实文集《从废墟走向天堂》、长篇小说《巴蜀都督张培爵》《私人秘书》《再战江湖》《大家族》《万灵朝天》,独立创作电影剧本《巴蜀都督张培爵》(上中下)等。参与创作大型红色电视连续剧《南泥湾》《黎明烽火》、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三妹的春天》《舒成梁返乡记》,电影剧本《我的双城我的梦》《抗美援朝英雄吕玉久》等多件作品获重庆市级扶持和奖励。

作者:郭凤英

责任编辑:罗岚
Top